辽宁农信社贷款不良率逾四成,西部某些地区涉农贷款100%逾期
部分地区三农金融坏账抬升
专家称现代农业和金融尚未形成可相互依托的体制
2014-12-18     □记者 张莫 林远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下行周期,三农贷款坏账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多地采访发现,不少基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正深受其扰。以辽宁省为例,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前11个月,该省60多家农信社总规模约为600亿元的农户贷款中,250亿元为不良贷款,不良率逾40%。另据一位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透露,在西部某些地区,涉农贷款接近100%逾期。

    业内专家表示,涉农小额信用贷款由于鲜有抵押物和担保方的引入,坏账压力高企现象普遍,这也是现代农业和金融体系出现冲突所致,目前二者还没有形成任何一种可以相互依托和互补的体制。

    “这几年农信社的情况都不太乐观,今年逾四成的不良率还是在当地政府加大清收力度背景下的数据。”一位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农信社在各地都是独立法人,贷款不需要“层层报批”,贷款风控比不上银行,因此坏账率更高。

    比起农信社,体制更为完善的商业银行的涉农贷款资产质量情况要好得多,不过在某些农业大省,三农贷款坏账问题也较为严重,有的地方涉农贷款不良率甚至达到6%或7%,远高于商业银行整体的不良率水平。“尤其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贷款‘良’也可变为‘不良’,今年的压力非常大。”一位商业银行支行人士坦言。

    记者了解到,三农金融坏账问题久未根治。近年来,一些主打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更多地将触角伸入农村地区,并且积极进行产品创新,引入更多担保方式或是增加可处置的抵押物品种。(下转第二版)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