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各城市迅猛发展,但遗憾的是重要国际组织在中国安家的少之又少。而这方面,日内瓦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日内瓦市是个不到30万人口的小城市,却有多达200余家国际组织和各类代表机构在此安家,外来常住人口超过10万,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国际会议之都”。众多国际组织的到来,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经济收益。统计显示,国际组织每年给瑞士带来三、四十亿瑞士法郎的(近300亿人民币)收入,带动当地就业数以万计。
那么,日内瓦缘何能吸引众多国际组织安家?
井然有序的市政管理
与不少中国城市相比,日内瓦虽然人口不多,但城市规模也不大。大量外来人口的到来,同样给日内瓦市政管理带来挑战。但管理部门先进理念,让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人们并不感到有什么不便。
大量外来人口到来,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带来不少问题。仅以交通为例,不少未到过日内瓦的人可能很难想象,日内瓦是个没有地铁的城市。为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日内瓦等不少瑞士城市制定了公交优先的政策,即路面优先、信号优先和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全市公交车辆进行统一调度。所谓路面优先是划定公交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快速运行。国内一些城市也设有公交专用道,但与国内城市不同的是,日内瓦公交专用车道与民用车道分别由不同红绿灯指挥。公交车道除了像其他欧洲城市那样在路面上漆上Bus标记以外,政府还花费巨资改造了城市交通信号系统,增加公交车辆在交叉路口绿灯率,从而使乘客真正感到方便快捷。
再如,日内瓦交通网整合先进,使用率非常高。交通网由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及相互衔接协调的网络组成,这包括公共汽车、轻轨电车、快速短途火车、飞机等。有效的利用既减少了乘客转辗造成的拥堵,也使得各种交通工具像流水线那样能顺畅运作起来。所以,尽管日内瓦道路比国内不少城市还狭窄,许多还是双向单车道,但其交通之流畅还是给人很深的印象。
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
位于莱蒙湖畔的日内瓦是世界跨界旅游区中一颗亮丽的明珠。在这个城市,人们可以看到峻峭的雪峰、茵茵绿草、清澈湖水和湖面上优雅游弋的天鹅。
但日内瓦湖区建设也曾走过弯路,其发展过程值得借鉴思考。上世纪60年代,日内瓦湖水体出现污染,家庭污水和工业废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湖中。此外,周边农林业大量使用农药,对地下水也形成严重污染,到70年代中期,湖中鱼虾近乎绝迹,成为“死湖”。
严峻的形势使瑞士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和民间团体不得不坐在一起,商讨对策,痛下决心,治理环境。经过30余年的努力,日内瓦湖终于恢复清澈。现在休闲的人们在湖上泛舟,天鹅野鸭在水中游弋,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
鉴于花费30余年治污的惨痛经历,日内瓦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足文章,以日内瓦州市政建设为例,市区限高37.5米,因为这是建于近800年前的圣皮埃尔教堂的高度,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违反。临湖建筑必须距湖30米,距离道路中心线20米,相邻建筑距离12米等。规划设计必须得到日内瓦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不得随意更改,就连建筑的颜色也需经过论证和审批。
同时,严格限制大兴土木的重大工程,目前日内瓦湖区巨大的交通流量只依靠一条湖滨公路和一座被称为勃朗峰的大桥,而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议在日内瓦湖上再建大桥,或者修建湖底隧道,以解决湖区交通拥堵问题。但这个提案直到今天也没有通过,其中主要反对理由是这个方案会破坏环境,破坏日内瓦湖区景观的完整性。
充足的人才积累与优惠政策
国际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其举办国际会议为例,也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工作,从外事礼仪到行政程序,从文书撰写到口译笔译,从印刷电信到邮件快递,从食宿交通到旅游购物,无不涉及。
所以,除了在硬件方面保证国际组织良好运转外,瑞士联邦政府和日内瓦市在人员培训等软件方面也花了不少心思。称职的各类人才为国际组织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同时,高素质的国际组织员工到日内瓦工作生活,也进一步提升城市人口的素质。
为了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安家,瑞士政府在多方面对国际组织实行优惠政策,如瑞士普遍征收的广播电视的视听税,国际组织职员免交;对于联合国职员的工资收入,给予免税,对于其他国际组织的职员也有减税优惠。此外,瑞士的法律规定,国际组织可以不接受瑞士政府的财政审查,法律环境相对宽松。
再如,大量国际组织职员在日内瓦工作生活,其中不少是拖家带口,因此会牵涉小孩入托入学等不少问题。日内瓦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基本能满足需求。
长久以来的中立国定位
瑞士长期以来奉行和平对外政策,中立国的定位使它免遭战火蹂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痛定思痛,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为预防战争发生而努力,寻求建立一个各方评说、斡旋、仲裁的场所和对挑衅者谴责和采取制裁措施的平台。于是国际联盟(国联)于1920年应运而生。因一战主要是在欧洲发生,所以各国都希望国联总部能设于欧洲,并且设在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国家,中立国瑞士因此成为众望所归,而日内瓦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安定的政治环境和外交取向的中立,使得瑞士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谈判场所。事实上,一些国际组织成立之初并不在日内瓦安家,如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7年成立于巴黎的国际公共卫生局,但随着欧洲大陆两次世界大战的延烧,使得人们不得不希望寻找到一个能平静工作的地方。这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总部设在了日内瓦。冷战时期,敌对双方去另一方出席会议或进行谈判是很难想象的事,而像日内瓦这样的中立之地,又成了大家的首选。
当然,众多国际组织的到来在日内瓦也引起了一些问题,如国际职员的高工资带动了物价和房租上涨,引起当地居民不满;外来非法移民的增多导致日内瓦社会治安恶化,外交人员被抢遇劫事件也时有发生;欧洲和海湾一些国家也希冀步日内瓦后尘,提出了更具诱惑力的条件,以吸引国际组织去他们那里安家,使日内瓦面对空前激烈的竞争,感受到了危机。但总体来说,日内瓦“国际之都”的地位一时难以撼动。
反观中国,近年来虽然我们也举办了一些大型的论坛、博览会和体育赛事,虽然有些国际组织也开始选择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等,但总体而言,我们可以提升的空间还不小。我们应增强国际意识,更具长远眼光;优化市政管理,构建符合标准的国际都市;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提高民众素质。从能做的地方做起,从做得好的地方做起,从而吸引更多国际组织到中国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