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来说已经人到中年,而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来说,大展宏图、创造辉煌的脚步才刚刚开始。
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通市内第一条公汽线路,到如今大街小巷车水马龙;从建国初一个鄂西北山区的偏僻小镇,到拥有世界“卡车之都”美誉的现代汽车城;从计划经济时期因国家战略布局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到如今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涛头、砥砺奋进,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翻看十堰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不禁令人赞叹。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个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一个个工业园区迅速崛起,一个个城建大手笔“浓墨重彩”,不断推动着十堰这个因车而兴的工业城市实现一次又一次华丽转身。
蓦然回首,十堰正由一个传统工业城市,逐步转变为一个山灵水秀、宜人宜居、宜旅宜业的生态魅力新城。
近年来,当湖北的决策者推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挥出一个又一个大手笔,加快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时候,十堰的决策者心领神会:积极主动将十堰的发展战略纳入省级战略体系,争分夺秒构建“一核多支点”战略格局,加快打造鄂豫陕渝毗领地区中心城市。
2012年2月25日,一条令十堰人民备感振奋的消息传遍整个车城: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十堰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全力支持加快推进。
这是对十堰知难不畏、迎难而上、难中求进“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做好肯定。充满信心的十堰人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新阶段扶贫开发、促进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发展机遇,加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建设“三国两区一基地”(即建设国际商用车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打造重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突出做好产业、城市、旅游、山水、扶贫开发等五篇“大文章”,全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十堰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十堰依托“东风航母”,以项目为抓手加速推动园区经济,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十堰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十堰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块“金字招牌”吸引了湖北神鹰、湖北力神、东风渝安、东风特汽、东风重卡、大运汽车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
县域经济“多点开花”。十堰先后向各县市区授旗定位,支持房县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郧县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竹山建设“十星高地·秦巴强县”、丹江口建设“中国水都·十堰龙头”、郧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县·十堰西北门户”、竹溪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在转型发展中实现经济跨越。
同时,十堰抓住武当山、丹江水、太极湖、七夕故里等一批知名旅游景点,积极融入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大力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将仙山、秀水、汽车城打造成享誉全球的三张“靓丽名片”。
今年前三季度,十堰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4亿元,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1.2亿元,增长22.2%;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419亿元,同比增长10.4%;县域实现工业总产值440亿元,同比增长16.4%;全年130个重点项目已开工123个,完成投资2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0.2%……
一个极具发展活力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正步履铿锵,阔步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