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新常态下经济仍有8%的增长潜力
2014-12-29     □记者 金辉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在近日举办的“2014年中华工商时报年会”上表示,中国在新常态下仍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应该可以达到7%到7.5%。

    当前国内经济学界对于中国在新常态下将进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基本达成共识,但是中高速增长有多高,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和争论,林毅夫认为,判断未来增速有多高主要看两个因素:首先是中国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的潜在增长率还有多高。此外,内部和外部条件怎么样。

    林毅夫表示,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经济要增长,收入要提高,前提是劳动生产力水平要不断提高,技术要不断创新、产业要不断升级,发达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但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差异。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已经在世界最前沿,在这种状况下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都需要自己发明。而自己发明的话投入非常大,风险也很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固然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是我们的技术创新跟产业升级都是在国际技术前沿,产业前沿内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们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参考、借鉴,技术可以引进、消化、创新。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跟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差距,发挥好后发优势,她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比发达国家高好多倍。”

    林毅夫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年均9.8%的增长,与我国充分利用跟发达国家技术产业差距的后发优势有关,“后发优势我们已经用了35年。未来判断一个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还有多高,可以看现在的收入水平跟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差多少。从这个指标衡量,中国现在相当于日本在50年代初的时候,新加坡在60年代中的时候,台湾地区和韩国在70年代的情形。所以,我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还是8%。”

    既然认为中国还有8%的增长潜力,为什么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节节下滑,2014年第三季度只剩下7.3%呢?林毅夫认为,这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

    他说,从长期增长来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是由经济增长潜力决定的。但是从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由所谓的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决定的。“从出口来看,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是发达国家,现在他们的失业率高,经济增长慢,导致中国的出口增长缓慢。第二个投资。2008年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爆发后,每个国家都采取了一些积极的财政刺激政策,支持一些投资项目来启动需求,创造就业。那些投资项目经过5年、6年,基本已经建成或者即将建成,如果没有新的投资项目进去的话,投资增长率必然下滑。第三个是消费。我们的情形还比较好,消费能力还是8%、9%的增长。”

    展望未来,林毅夫指出,出口增长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平均每年增长16%、17%,将来出口增长一定会在一位数或者更低。“内部因素首先要看有没有好的投资机会,第二个消费增长情形怎么样。从投资机会来看,中国的投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首先,即使当前有很多产业、产能是过剩的,但是作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还要进行产业升级,这种产业升级的经济回报率、社会回报率很高。而且我们的基础设施完善空间非常多,尤其是在城市内部地下管网,污水处理等方面。第三个是环境的改良,第四个是城市化。这些都是会有很高的经济跟社会化的投资机会。”

    他进一步指出,现在中国政府积累的赤字、负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只有40%多,政府还可以用积极财政政策来启动投资、启动消费。“有了投资就会创造就业,就会创造增长。有了就业,收入水平提高的话,消费需求会增加,这样判断的话,我认为中国的新常态有8%的增长潜力,实际实现的经济增长率应该可以达到7%到7.5%之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