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新一轮融资超百亿
专车服务期待政策破局
2015-01-20     □记者 高少华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岁末年初之际,打车软件行业上演新一轮融资竞赛,滴滴打车、快的打车、易到用车等纷纷宣布巨额融资消息,融资总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随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打车软件业的竞争更趋激烈,行业巨头们也加快“跑马圈地”步伐。但面临政策监管,如何破局成为打车软件首要问题。

打车软件新一轮融资超百亿

前段时间,滴滴打车率先宣布公司获得超过7亿美元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主导投资。该轮融资意味着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诞生,它也是中国互联网非上市公司中最大的单笔融资之一。

“此轮融资后公司会继续投入培养中国用户移动出行习惯,巩固现有业务的领先地位、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及新业务的拓展。”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表示。

2015年1月中旬,快的打车也对外宣布,完成新一轮6亿美元融资,由软银集团领投,阿里巴巴集团以及老虎环球基金也参与了此次投资,这也是快的打车的第四轮融资。随着此次6亿美元融资完成,快的打车在最近一年半时间内融资总额近10亿美元。

快的打车董事长兼CEO吕传伟日前表示,新一轮融资将帮助公司继续在技术和产品创新上进行更大的投入,同时稳固并扩大已有市场地位。

打车软件企业易到用车近日也宣布,将成立从事汽车租赁等业务的“易到租车”,该公司已经为业务开展储备了80亿元人民币,将打通互联网技术平台、租车公司和金融业务之间的通道,建立起跨越驾驶服务、汽车租赁、约租车三个传统领域的创新模式。

另一互联网巨头百度则选择了与美国打车软件巨头Uber合作。2014年12月中旬,百度与Uber签署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双方将在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化市场和拓展中国O2O服务三个维度展开合作。双方没有公布具体投资金额,有消息称百度投资Uber的金额最多为6亿美元。

布局O2O的重要工具

自2012年3月首款打车软件“摇摇招车”上线后,打车软件改变了乘客“路边招车”、司机“扫大街”的出租车运营方式,不仅为乘客出行带来了方便,也降低了出租车空车率,受到用户欢迎。

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大打车软件启动“烧钱”大战,通过给用户补贴的方式,迅速提升了打车软件的普及率,并促使打车软件市场延伸到三四线城市。经过一轮“烧钱”大战后,打车软件市场格局正演变为双雄争霸。

据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4.4%、44.9%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的领先位置。

在业界看来,打车软件在拥有上亿手机用户的同时,正成为颠覆传统服务业的O2O样板。O2O最关键的是线下人员的流动,人、货、钱、场是O2O最主要的四要素,这四个要素打车软件都能解决。

“腾讯投资滴滴,阿里投资快的,滴滴给腾讯最大的战略价值就是推广用户开通微信钱包,这也再次验证了打车软件是布局O2O的最重要工具。”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副总裁田峥表示。

在专家看来,用户量的快速增长使打车软件渐渐具备了打车入口的资质。不过,目前各家打车软件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仍比较单一。未来,打车软件应当构建用车一体化的平台服务,有效融合现有城市用车资源,利用更具影响力的相关平台来渗透自有业务。

大战升温需破解政策难题

对手握重金的打车软件企业来说,专车服务将成为接下来博弈的一个重要领域。自2014年以来,快的、滴滴相继推出专车服务,布局中高端商务用户市场。全球打车软件龙头Uber也在2014年进军中国商务约租车市场。除此之外,国内租车龙头神州租车近期也推出了专车服务。

“商务约租车服务已成为新的互联网风口,各家打车软件企业都开始在这一领域跑马圈地,未来市场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一号专车市场负责人朱翼凌不久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

在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国内一些城市限行限号的背景下,长远来看,专车业务或能替代一部分人购买私家车、政府公务部门租车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替代“黑车”市场。

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专车服务行业仍面临两大难题,一是“黑车”困扰,二是部分乘客担心安全问题,如果出现意外交通事故,专车服务可能无法像出租车行业一样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

更重要的是,在我国,汽车租赁属于管制行业,租赁公司的车辆需要具有产权,且车辆指标需要申请备案才能合规运营。但汽车租赁公司并不能提供驾驶服务,也就是说,需要找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提供司机“代驾”。因此,类似“滴滴”、“快的”的专车运营模式目前处于“灰色地带”,法律上尚无明令禁止的要求。而私家车从事租赁经营或是私家车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并提供驾驶客运服务的都属违规行为。

正因为如此,2013年4月17日,武汉市交通局客管处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出租车企业对使用加价打车软件的驾驶员进行监管,督促他们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这也成了声讨打车软件的历史“第一枪”。同年5月,南京、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先后发表声明,表示要规范打车软件,杜绝加价服务行为。

不过,对打车软件来说,好消息也在传来。针对近期沸沸扬扬的专车“黑白”之争,交通部近日正式表态称,“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在业界看来,这标志着约租车(专车)服务在政策层面或将合法化。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