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屡遭禁令却依旧繁荣。据报道,2004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此后10年间,又下发了相关禁令近10道。但据《中国高尔夫行业报告》显示,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却由2004年的178家增长至2013年的521家,增加了343家。
网民指出,多道禁令陷入“无效”尴尬,既与地方政府利益驱动有关,也与监管体系的权力错配有关。根治高尔夫球场屡禁不止乱象,必须斩断利益链条。
违建其害无穷
有网民指出,高尔夫球场违建之害,不仅蚕食土地红线,耗费大量水资源,也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更是腐败温床,决不可再听之任之。
“高尔夫球场用的除草剂,对农作物伤害很大,周围基本都种不了粮食。同时,中国本就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有的高尔夫球场却直接用城市饮用水浇灌草坪。就拿北京来说,作为一个极度缺水的城市,却有六七十家高尔夫球场,一年耗水4000万吨,相当于100万人一年的用水量!”网民“要有风度”说。
利益冲动难止
不少网民指出,为什么有令不行,有禁难止?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关键还是地方经济发展短期的利益与商业开发利益的博弈。
网民“寒星”认为,高尔夫球场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硬环境”和“形象工程”。一个高尔夫球场,其实是开发商牟取暴利、地方政府渴望政绩形象等诸多利益冲动的交汇点。开发商借建设高尔夫球场之名,可以大大提升项目品质好卖楼。一些地方政府则认为,这样的项目可以加快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就这样,一批批违法的高尔夫球场在国家一阵阵喊打声中,如春笋般生长壮大。
网民“晴川”进一步指出,事实上,每一起违建,监管并非不在场。监而不管,是不敢管,不能管,管不住,是因为管理体系上存在弊端。目前不少高尔夫球场由央企建设,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属地管理,地方行政部门要对高高在上的央企实施监管,无异于胳膊对抗大腿。而一旦高尔夫球场违建处于事实上的监而不管状态,坏榜样引发的“破窗效应”是致命的。
坚决实行“零容忍”
网民认为,高尔夫球场“疯长”暴露了监管软肋,要根治高尔夫球场建设屡禁不止乱象,必须提高违法违规建设成本,把现有的政策法规执行到位;尽快出台规范高尔夫球场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引导有序发展;还要从根本上斩断利益“黑手”。查处或深究一批违法违规反面典型,对于深陷其中的个别地方官员绝不姑息。
网民“张西流”指出,国家有关部门不能禁令一下就高枕无忧了,要组织经常性的巡查,对于违法在建的项目及时喝止。更重要的是,对禁令之下顶风上马的高尔夫球场,应坚决实行“零容忍”,一律予以取缔,别再给其预留“整改、规范”之类的灵活操作空间,放虎归山。否则,惩戒手段不硬,便有更多的高尔夫球场顶风上马,去挑战国家法令的公信力。
(记者 班娟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