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卡帕林加市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郊区,以中国标准衡量,这是一个小城市,只有16.6万人口。不过,市长洛兰·罗森伯格女士并没有看轻这座小城,她的心中藏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她想把昂卡帕林加市变成一个高技术企业集中、商业发达、时尚又宜居的社区。
罗森伯格2007年第一次当选市长后主持制定了一份20年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实现这个美丽梦想的五年计划、年度计划。
罗森伯格曾在企业担任首席执行官多年,作为市长的她推销起自己的城市来也尽显商人本色,把昂卡帕林加市的优势分析得头头是道。首先,昂卡帕林加市有大片可以利用的土地,而且已经做出了很好的规划;其次,这里与阿德莱德市有高速公路连接,车程只需12分钟,乘坐火车也很方便;与悉尼等东部城市相比,在昂卡帕林加市等南澳州城市做生意的成本会低很多,税收政策也较为优惠;而与工业更为发达的北阿德莱德相比,昂卡帕林加市更加适合居家生活,这里有南澳最高的屋顶太阳能普及率,清洁、时尚是这里的特色;这里是南澳最先铺设国家宽带网的地方,目前国家宽带网已经覆盖全市一半区域。
不过,尽管有着如此多的优势,在过去8年里,罗森伯格的计划一直停留在纸面上。8年来,她揣着这份“看上去很美”的计划书奔走在南澳州政府、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部门之间,但得到的答复都是“NO”,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都没有资金用于昂卡帕林加市的发展。
罗森伯格市长用“焦虑”一词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明明知道怎样做能够让昂卡帕林加市发展起来,可就是找不到资金去实施,”她回忆说。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把寻找资金的目光停留在澳大利亚国内,也许计划将永远只是计划。于是,市长的视野中出现了中国投资者的身影。2013年,一家中国企业收购了当地Gemtree酒庄50%的股份,为酒庄注入1000万澳元资金,并承诺未来5年再投入3000万澳元,酒庄的产量因此翻番,产品大量销往中国。
受此启发,在罗森伯格市长的主持下,昂卡帕林加市在2014年下半年与中国河北省昌黎县签订协议,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从意向性谈判,到最终签署协议,仅花费12个月。罗森伯格坚信,未来12个月,这份友好城市协议将为昂卡帕林加市带来一系列商业合同。
昂卡帕林加市的情况反映了中澳关系中的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已经成为资金充裕的一方,中国企业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寻找投资机会。而澳大利亚由于人口稀少,经济总量有限,国内投资也受到很大限制,外国资本成为地方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来源。
罗森伯格市长说,昂卡帕林加市之所以同昌黎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是由于两地的相似性。南澳是澳大利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而昌黎同样有葡萄酒产业,两市都距离中心城市不远,城市的规模也相当。
可以说,葡萄酒是将两地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
罗森伯格市长自豪地介绍说,昂卡帕林加市范围内拥有多个著名酒庄,很多酒庄是家族式经营,历史超过百年。这里的葡萄酒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去年,昂卡帕林加市的12家酿酒企业首次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国际葡萄酒节,夺得了多项评比的金牌。此外,昂卡帕林加市的葡萄酒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以用水为例,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将废水多次处理,用于浇灌葡萄园,让整个葡萄园的用水能够自我循环;再比如,这里多个葡萄园不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葡萄园和生态葡萄酒,为产品增加了额外的附加值。在葡萄酒方面,昂卡帕林加市能教给昌黎很多。
不过,她同时希望,两地的合作不仅限于葡萄酒这一个方面,她希望来自中国的资金能够为昂卡帕林加市的发展计划插上翅膀。这个计划包括在市中心修建大型商业设施、扩建地区体育中心、修建大型会展型酒店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访问澳大利亚时见证了中澳实质性结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意向书的签署。对于中澳即将正式签署自贸协定,罗森伯格市长感到很兴奋。她认为,这不仅意味着贸易和资金的流动将更加自由,更重要的是,这显示出了澳大利亚联邦、州等各级政府对地方政府寻找资金的支持,而自贸协定中关于抬高对中国对澳投资的审查门槛的规定也将减少地方政府吸引资金所遇到的程序性消耗,实际上是给予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更多的自由。
对于有些敏感的中国资金收购澳大利亚农业用地问题,罗森伯格市长认为,对于外资拥有土地要保持一个开放的看法。昂卡帕林加市75%的土地是农业用地,这意味着除非州议会两院通过,否则这些土地不能用作其他用途。但是,这并非是对土地所有权的限制。不论这些土地属于谁,它们必须用于农业生产用途。如果土地不能被利用,不能产生价值和利润,无法增加就业,那么人们会放弃这些土地。罗森伯格同时强调,政府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企业或个人做出是否出售土地的决定。
她的看法与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南澳分会会长肖恩·基尼汉不谋而合。他说,对于中澳双方企业来说,“开放头脑”是最重要的。
中澳关系已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贸协定的签署将推动两国投资和贸易合作更上一层楼。在崭新的形势下,两国企业和政府都需要“开放的头脑”,创新合作形式,敞开怀抱拥抱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更多梦想插上起飞的翅膀。(徐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