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地理信息产业迎来前所未来的黄金机遇期。而地图和导航作为其两大重要支柱,市场前景更是不可小觑。日前在苏州举行的地图创意文化与国际地图年活动座谈会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指出,地理信息延伸的文化、产品、服务等新颖产业形态正在逐渐形成,地图文化创意产业前途无量,急需整合各部门资源,壮大市场。与会专家亦表示,要打破政府部门割裂,融合发展。同时,需充分利用地图大数据,挖掘市场机会,寻求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催生万亿商机
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搜索、电子商务提供商、通信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等纷纷涉足地图应用领域,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形成了遥感应用、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等多个产业增长点。在日常生活中,地理位置俨然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标配属性和功能,公众驾车、娱乐、购物、旅游、办事等,均离不开其应用。“基本全覆盖。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院士周成虎在座谈会上如此感慨。在他看来,基于地图数据服务的地理信息产业想象空间非常大。
而国家相关文件的数据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2014年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层面上首个地理信息产业规划。《规划》明确表示,2013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已由2009年的931.9亿元提升至近2600亿元,2014年超过3000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2020年有望突破8000亿元大关,产业年均增速2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市场分析报告认为,地理信息产业2020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速可能达到30%。
这一数字让资本嗅到了商机。根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8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相关新应用、新服务不断产生。此外,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三大互联网巨头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地图企业兼并重组。“显然,地图已经成为巨头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刘耀林表示,“但目前地图商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仅仅是第一步,未来必然会有更加丰富的业务和应用,其产业潜力不可估量。”
地图大数据或成盈利突破口
然而,前景美好,盈利不易。对于图商而言,在互联网免费的大潮下,不管是PC时代还是移动互联时代,其盈利模式一直讳莫如深。
实际上,作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之一,地图在吸引大量用户使用的同时,其数据也成为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电子地图导航实现跨界融合发展的基础,也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提供了可能。
“地图行业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数据形成,这些内容在基于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可以实现很多商机。比如一条路上哪里最适合放广告牌,用户在哪里的餐饮需求比较密集,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周成虎说,“可以从消费形式、消费群体、消费队伍角度一起推广,看有没有可能把地图信息消费业态做出来。”
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全体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某个路段堵车,司机上传堵车信息到网上,其他人看到后就可以选择绕行。通过数据分享、服务众包,让所有用户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神州图骥董事局主席兼CEO王晓清在分享其移动终端产品时谈到。
另外,打造位置生活服务平台也是地图大数据应用的一个发展方向。这方面,百度地图等多家地图APP已经在做尝试。主要是对各种和位置有关的生活服务汇集和整合,提供查询、搜索、购买、往返消费、终端推荐等完整服务。“O2O落地整合,个性化、用户定制化,都可以试行。”昆山杜克大学校长刘经南建议。
政府部门亟待联手促进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位与会人士看来,企业盈利模式固然重要,但市场环境才是地图文化产业大跨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政府可以是推进者,但千万不能是挑起者、领导者和直接管理者,这对将来产业走出去影响很大。”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所长王胜三表示。他认为,我国政府机关单位多年来互相割裂,各管一方,部门之间合作不够;地图文化、地理信息牵涉多个部门,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打破割裂、推动融合,整合各方面利益诉求,让所有参与主体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具体怎么整合、政府应该给什么样的支持,似乎不是一个容易说清的话题。“必须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搞明白。”作为本次座谈会主办方代表,李朋德似乎很急切。“也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营造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他表示。
当然,对于地图和地理信息产业,李朋德的思考还有很多。他认为,地图信息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着多行业的文化结晶,是支撑着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体资源;随着信息消费文化创意产业的推进,其延伸的文化、产品、服务等新颖产业形态正在逐渐形成,前途必将不可估量,也必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他倡议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地图出版社、互联网企业、地图爱好者等都参与到地图文化创意和地图文化产业中来,扩大地图文化产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