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式解散” 突袭职工权益
□吴江
报载,2月5日下午,知名钟表企业日本西铁城集团在华重要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并突然通知和全体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该公司工会主席称“什么都不知道”。对“突袭”式解散,西铁城方面称“事先通知会影响工人情绪和生产”。广州市花都区人社部门已介入此事。
事实上,即便是风头正劲的国际知名企业,也常常会做出突然整合裁员的调整,一些知名外企的高级白领,忽然收到裁员信,被要求离职,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既然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知名外企的重要生产基地发生清算解散这样的事儿,要说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不过,工厂清算解散,对员工而言,终究是个重大变故,尤其是当解散来得如此突然,甚至连工会主席都毫不知情,相当数量的员工恐怕还在回乡过节的路上,根本不知有如此重大的变故已然发生。选择在这个时刻突然宣布解散,员工无疑会相当被动。由于并不清楚自身权益如何,甚至工厂方面根本没有与工人做过充分的沟通,工厂解散的消息一出,让工人无法接受。
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雇佣合同,作为一种法律契约,任何一方中途违约的话,其实都有向对方支付赔偿、充分保障对方权益的必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工厂解散该有充分的沟通。对工厂“突袭式”解散,雇佣方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事先通知会影响工人情绪和生产”。不难听出,在雇佣方看来,解散和解除劳动合同,完全可以是雇佣方可以单方面决定的事儿,不仅无须提前知会,更是连沟通的必要也完全没有。如此“突袭式”解散,与其说是怕影响工人的情绪,毋宁说是完全出于雇佣方自身的利益。
企业经营不善也好,业务变迁也罢,工厂当然可以解散。对员工而言,也应建立起职场风险意识,而不应形成对雇主的过度依赖,唯有及早建立起职业风险的预警与应对能力,才是对自身权益的更好保护。但这绝非解散玩“突袭”的理由,企业的责任更不能因此丢个一干二净。除了给予经济补偿,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本该是工厂解散时,雇主不容推卸的责任。无论如何,工厂解散不应成为一场权益“突袭”。
信息公开成绩单 为何变成“点赞单”
□余明辉
一次力度空前的政府信息公开,却遇到了格外“挑剔”的公众:岁末年初,国务院各部委、全国各省份2014年信息公开工作的“成绩单”集体上网晾晒,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尽管范围和力度空前,但有人仍呼“不过瘾”,认为揭短太少,“自我点赞”太多。
无论如何,通过网络等媒体方式公开“晒”各省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成绩单”,对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改进都是一种正能量,值得肯定。可也要清醒看到的是,当这些“晒出”的“成绩单”,变成各部门和地方“自我点赞”的总结材料,少谈、不谈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根据以往经验,政府信息公开“成绩单”变身“表扬与自我表扬单(点赞单)”,主要无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地方或部门确实做有不少政务信息公开成绩,但犯了行政公文的痼疾,把原本好好的“晒成绩单”促反思促工作的机会和场合,变成了部门或地方的自我宣传表扬美化的途径和展示平台。另一种情况则是一些地方或部门本就没多少政务信息公开的成绩可言,没有事实如何写出成绩,到头来就成了四不像的成绩寥寥但却长篇累牍的自我表扬信息稿。
就事实来看,有关方面的政务信息公开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广度和深度上,甚至在有人明确提出了属于公开的事项,有关方面还以“涉密”、“不属于自己管”、“无信息可公开”等奇葩方式予以回绝。地方在政务公开方面很不主动、不积极、不到位,引得舆论一次又一次的惊诧和挞伐。
就研究结果来看,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研发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4》显示,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100座城市在满分10分的情况下,全部被评估城市的平均分只有1.66分,其中有多达70个城市得0分。这与一些地方自评分数极高形成较大反差和讽刺。
政务信息公开“成绩单”变身“点赞单”,这无疑是一种警示,它警醒我们政务信息公开,不但存在着与实际要求和需求的不小差距,更存在着自我满足、沾沾自喜、裹足不前等思维。它提醒我们政务信息公开建设还在路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艰难险阻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