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圣地再追梦
2015-03-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坐落于浑雄苍茫的陕北高原间的延安城,自古以来便是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地方,近代红色延安更是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后延安经济出现了第一次腾飞,如今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边陲重镇:金戈铁马古战场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北地区北接毛乌素沙漠,南邻关中平原,是草原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过渡带,上千年来这里战火纷飞,上演着一幕幕英雄的传奇故事。

据延安市方志办主任刘占平介绍,约在公元前13世纪,延安属于独立的方国鬼方之域,时值中原的商代,商帝武丁发动了大规模讨伐鬼方的战争。《周易·既济》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西周,延安为犬戎与猃狁领土,到春秋时成为白翟部族居住地。白翟部族是一个游牧兼狩猎的少数部族,晋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于延安一带。后来重耳入主晋国,为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战国初,三晋分家后的魏国非常强大,由名将吴起夺黄河以西地区,在今陕西渭南、延安一带置西河郡,吴起为郡守。这是文献记载最早的延安地方长官,如今延安市境内的吴起县便是因此得名。

后秦国经商鞅变法强大起来,商鞅领军败魏军于雕阴(今延安富县与甘泉交界处),斩首8万余,俘魏将龙贾。秦惠文王八年,魏纳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纳上郡15县(今宜川、延安一带)予秦。延安始属秦。秦昭王三年(公元前304年),秦在陕北置上郡,郡治肤施(今延安北、榆林市南),延安属上郡。秦在延安一带置高奴县,县治在今延安城东尹家沟。这是延安筑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犹存。

秦亡,项羽三分秦地,封董翳为翟王。翟国立都高奴,统辖原秦之上郡,这是延安史上第一次作为王都。不久,汉王刘邦北出关中,翟王董翳降,翟国遂亡。刘邦仍于陕北一带置上郡。

时匈奴崛起,整个陕北成为汉民族抵御匈奴的前线。秦统一六国后,大将蒙恬统兵30万北击匈奴,为方便交通,秦王朝修建了从首都咸阳到边关的秦直道,即古代的高速公路,高奴县为这条高速公路上重要的城市,很多后勤物资都储存于此。汉武帝时为加强此地的防御力量,大量移民和屯戍,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至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向北方移民130多万人,延安是接受移民的主要地区。这些人口的到来,使陕北的农业经济空前发展,被誉为“新秦中”(意为富庶如关中)。汉虞诩《奏复三郡疏》有“水草丰美,上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西汉宣帝后匈奴逐渐衰败,到东汉末年,大量匈奴人向陕北腹地南迁。三国时天下大乱,陕北虽名义上属中原王朝势力范围,但是无论是曹魏,还是之后的西晋,都未在陕北置郡县,未建设有效的统治。东晋南北朝时期,陕北更是兵火连年,先后被纳入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版图,统治者如走马灯似的,兵强马壮者即可统治这里。

隋唐时,中原王朝异常强大,唐太宗更被北方的胡人尊为天可汗,延安已不算在边关之内,这种平静的日子到宋初时被打破。时西夏兴起,元昊建国后的第二年,便开始对宋朝边境大举进攻,延安正处于两国交界之处。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西夏与宋朝在延安进行决战,即三川口之战,宋军大败。此战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立国基础,而对于宋朝来说,则使西北边患大盛。

元明清时,中原王朝势力强大,即使是版图最小的明朝,西北的边境线也在塞外,延安因此保持了长久的太平。只是在明朝末年,从天启五年(公元1620年)开始,延安干旱无雨,草木枯焦,加之吏治腐败,延安安塞人高迎祥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发动农民起义,其外甥李自成继而响应,战火烧至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始熄。此后到民国初,延安无大事,遂退出中央王朝视线。

红色中央十三年:新中国的雏形

到20世纪30年代初,延安虽然有陕北地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但在全国仍籍籍无名,绝大多数国人并不关注这个地方,直到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1936年至1948年,延安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红色中央的13年使延安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在这里,共产党为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努力,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政策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在思想方面,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整风,到中共七大,中共党内思想逐渐统一。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内部意见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下转第六版)

延安赋

□樊高林

泱泱华夏,江山如磐。举世闻名,圣地延安!其地也,雄踞三秦之北,黄土沟壑连绵。东临黄河峡谷,西界子午陇原;北依榆林塞上,南接渭北铜咸。

亘古延安,源远流长。夏商属雍州,春秋隶白翟,秦汉归上郡,魏始置州府,沿革久因循。溯追上古焉,黄龙山中,仰韶先民有遗迹;乾坤湾里,相传伏羲悟太极;桥山之巅,黄帝驭龙功德浩。壶口腾瀑布,大禹治水龙槽畅。秦皇开直道,金戈铁马驰塞上;汉武巡朔方,祭祖祈仙柏苍苍;魏晋传佛教,钟山石窟赛敦煌;巾帼花木兰,替父从军保家邦;神林藏甘泉,美水迢迢贡隋皇。诗圣杜少陵,羌村离乱留咏唱。宋夏狼烟起,游牧农耕两相伤。韩琦范仲淹,御敌抚民威名扬。沈括知延州,命名石油遗篇章。鸿儒胡安定,一代宗师堪标榜。张献忠、高迎祥,揭竿披靡撼明纲。清涧起义谢子长,西北暴动第一枪;南梁闹红刘志丹,赤色政权势力壮。汉关宋堡历沧桑,英杰辈出铸辉煌!

红色延安,乾坤扭转。十三春秋,地震天翻。长征到吴起,铁流会师震宇寰;直罗奠基礼,瓦窑堡里明策略;东征发宣言,统一战线拯国难;保安巧运筹,西安事变平纷乱。宝塔山上红日高,凤凰山麓春乍暖;杨家岭下风雷动,枣园灯火驱长夜。匡正三风论文艺,实事求是昭至理。七大旗帜指方向,毛泽东思想凝智慧。自力更生大生产,南泥湾屯垦解困危。八载干戈仗延安,降倭壮歌震五洲。小石桌前会安娜,笑谈美帝纸老虎。窑洞妙对黄炎培,民主改变周期率。转战陕北弱胜强,打败胡匪创奇迹。延安儿女洒热血,前仆后继不回头。小米步枪成大业,山沟孕育新中国。雄才大略唯舵手,贤哲同舟竞风流。

今朝延安,面貌焕然。领袖念延安,北京来复电,恢复战争创伤,建设美好家园。难忘一九七三年,恩来总理回延安,三变五翻寄厚望,举杯含泪情切切。改革开放大潮涌,脱贫致富换新天。退耕还林,山川秀美树典范。寻根谒祖,四海华裔朝轩辕。旧城改造,历史文明记忆显。新城崛起,巍巍丰碑树高原。引黄济延,滚滚琼浆润沃野。八方通衢,天南海北一日还;信息联畅,宾客云集贸易繁;崇文重教,聚英纳贤创宏业。民生惠政人心暖,和谐幸福笑声甜。孰不颂延安?

物阜延安,资源富庶。百年石油,延长一井尊为首;煤炭盐气,南北广储品质优。一方水土焉,独具禀赋。苹果红枣,小米绿豆;酥梨花椒,荞面羊肉;杏仁核桃,山珍菌菇。煎饼凉粉,油糕米酒;轩辕佳酿,甘泉豆腐。高天厚土,恩泽悠悠。孰不赞延安?

魅力延安,风情淳古。民歌信天游,豪放酣畅;陕北说书,委婉激昂;唢呐道情,倾诉衷肠;秧歌扭起,老幼若狂。剪纸堆花,图腾万象;腰鼓蹩鼓,威震八方。黄土文化风采秀,人文积淀基因长。孰不恋延安?

美哉延安,壮哉延安!功业卓著,地灵人杰。民族之魂,根系轩辕;延安精神,世代相传。宝塔巍峨耸入云,延河高歌永向前。小康在望,腾飞跨越。逐日揽月,复兴梦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