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风情:
那塬、那水、那人
2015-03-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壶口瀑布

进入延安,印入记忆的便是黄土高原特有的黄土风情,全然不同于江南、华北平原、云贵高原,那里的一寸土、一方水、一个人,都能明显与其他区域区分开来。

延安东西宽256公里,南北长236公里,其大地构造属鄂尔多斯台坳之陕甘宁盆地的一部分,经过5亿多年的构造运动,在内陆湖盆地停止沉陷后,于更新世末期发生喜马拉雅山运动,地台上升而雏成陕北高原现代地貌大势。由于黄土质地疏松,又多暴雨,第四纪(距今50万年前)以后,在流水冲刷下,黄土高原被切割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了塬、梁、峁、沟、壑等特有的黄土地形。

黄土地形使天与地变得极为广阔,明明两地直线距离不远,甚至面对面都能拉上话,但走起路却得费大半天时间。解放战争时间,胡宗南大军进入延安,毛泽东就带着小股部队在延安的塬、梁、峁、沟、壑里与之周旋。有时明明两军相距就在眼前,却是一个在沟里行,一个在梁上走,真正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延安的水系很多,北洛河、延河、清涧河、云岩河、仕望河,“干流深切、支流密布”。这些河流季节性非常强,雨季多水易发生洪灾,旱季干枯易出现贫水期、甚至断流,且含沙量高,最终都东入黄河。

黄河从延安市延川县入境,自北而南下。这段黄河峡谷多,河床比降大,尤其是到延安市宜川县,黄河由200-300米宽收缩到50米,突然跌入34米深的壶形峡谷,形成壶口瀑布。

站在壶口瀑布前,只见激流咆哮,水花飞扬,声如炮轰雷吼,形似巨壶沸腾,势如万马奔腾,犹如山崩地裂。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词人光未然在壶口瀑布前被一泻千里的惊涛骇浪点燃了心中蓄积已久的创作激情,写下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经冼星海谱曲后,一直传唱至今。

在这样的黄土地、这样的河水边长大的延安百姓,其言行纯朴,其心胸又极为开阔。与很多地方不一样,这里的百姓不排外,对外乡人十分热情、厚道。很多在延安居住过的外乡人,离开后都对这方黄土地深深眷恋。尽管岁月不居、时光荏苒,但黄土地、延河水所激荡起的历史回声总在心中回响:“踏遍了黄土吃遍了草,我也是你怀里的羊羔羔。”

由于海纳百川的胸襟,延安从古至今移民不断。根据历史记载,延安移民最早始于周武王时期(公元前11世纪),此后秦皇、汉武时曾大规模移民,近代有一部分红军留在延安。从移民来源来,有迁移定居、军垦定居、居官定居、经商定居及收容安置等。由于居民多系移民,延安全市姓氏竟多达500种。如今,这些移民都能与当地的土著居民和睦共处,他们一起成为今日延安百姓的主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