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为何越来越“没意思”
□傅雪峰
上海大众新出品的凌渡谓之“宽体轿跑”,“宽体”、“轿跑”,听上去颇能给人以兴奋感,以为大众终于在设计上要搞搞新意思了。但看到实车,未免还是让人无语——想从一堆大众车中认出凌渡,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凌渡车上,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作为一个大众汽车设计师该是有多么郁闷。汽车设计,本来应该是脑洞大开、创意飞扬的行当,但到了大众这里,就变成了照猫画虎。大众的审美观固执到让人费解:为什么所有的大众车都应该长得像一根藤上结的葫芦娃?
现在大众造车讲究模块化,机械和电子上搞模块化不打紧,带累汽车外观和内饰也“模块化”就不好了。
凌渡长了一张“大众脸”,一看就不是以设计为导向的车型;凌渡毫无悬念地用了大众模块化平台MQB上那一套,也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车型。在媒体对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设计总监罗西蒙先生的访谈中,他提到“四年前决定启动NMC(NewMidsize coupe,全新的中型跑车)项目是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他们觉得中国市场需要这样一款‘四门跑车’”。
意思很明白,这是一款以市场调研为导向的车。产品规划部门搜集各种数据,确定买主们需要一款什么类型的车,这款车大概是多长、多宽,空间、动力、座椅的要求分别是什么,然后告诉设计师:搞一款这样的车出来。
市场为导向的车型,有可能畅销,却缺乏个性,也缺乏新鲜感,因为它们没有出人意料的东西,不会给人以惊喜。
如果是以设计为导向的车型,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以设计为导向的代表,大概就是1950、1960年代的通用汽车了。当时,设计师的地位在汽车公司无以伦比,通用旗下各个品牌、技术部门、生产部门都得跟着设计师的指挥棒转。
通用设计师的花样年华是从哈利·厄尔开始的。哈利·厄尔是通用最牛老板斯隆亲自挖来的人才,执掌全球汽车界首个专职外观设计部门:通用艺术和色彩部。在此之前,汽车外观设计都是由技术研发人员捎带手干的。
当时的通用汽车,每推出一款新车,都能让买家们惊呼、赞叹,然后趋之若鹜。想想那个年代凯迪拉克、雪佛兰那从P-38战斗机上移植过来的夸张尾翼,想想那耀人眼目的镀铬格栅,就能知道,汽车设计曾经怎样引领时尚潮流,汽车设计部门曾经拥有怎样的显赫地位。
一台新亮相的通用汽车,会引发观者一阵阵的惊呼,大家抢着买一台外形惹眼的通用汽车招摇过市——这就是设计的魅力。
各大汽车巨头,现在基本上都是以市场为主导。造车终归是为了卖出去赚钱,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一门心思只顾赚钱,忽视在设计和技术上的创新,就有可能沦落为一家平庸、无趣的汽车公司,最终被买家们厌倦。
现在汽车界流行两个词汇:设计的“家族化”和研发制造的“模块化”,大的汽车公司都在搞这一套,反倒是小的汽车公司,比如马自达、比如斯巴鲁,还时不时地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车型出现。
想看真正有意思的汽车,很难指望这些固步自封的老牌汽车公司了,一些IT企业比较有想法,特斯拉造的汽车就比较有创意,谷歌、苹果拿出来的东西,肯定也是很有想法的。
停车APP大战将至
□朱伟华
去年,美国的Luxe Valet、ZIRX等停车APP靠着代客泊车等概念拿到了上千万美元融资,国内很快就有创业团队不问国情拷贝过来,竟然也立马拿到了投资。不过,目前行业内几个走在前列的停车APP项目都还处于发展初期。
从停车APP的先行者看,停车百事通从广东起家,有城市基础数据和交通资源优势,目前正在10多个城市加速扩张。最早做停车APP的无忧停车有点捷顺科技的影子,做停车道闸的背景让它在空置停车位信息方面有先天优势。
北京的停车宝已经走到路边停车的支付环节,创始人的软件技术出身和合作伙伴的资源让这个项目比较吸引VC。丁丁停车则以地锁为亮点,用停车互联网渗透小区车位,虽然缺乏路边停车等城市数据,但错位竞争让这个APP有独特价值。
当然,还有萝卜停车在用众包模式探索停车位共享,这些都是错位竞争,各个停车APP暂时还没有彼此同质化竞争的必要。从几个APP的功能看,跑通基础功能已经不易,当下不是讨论延伸商业模式的时候。
而这一波拥有互联网和资源背景的创业公司必然催生出停车领域的滴滴、快的,最终是谁眼下还得看停车位数据和用户数量。目前都没有形成规模,这也是VC没有大举入场的原因之一。
从未来停车APP的商业模式看,赚停车费或者收取代客泊车费显然不靠谱,即使全国都类似深圳路边停车那样,用传感器+APP来实现停车费远程支付,最终获益的也只能是停车位产权所有者,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资源信息的议价能力比较弱。
所以我更看好停车APP的场景消费和延伸服务。比如shopping mall、医院、政府机关、学校周边的停车位就有独特服务价值。再比如停车场内的消费场景也有独特价值。未来停车APP进入红海,这些商业模式的挖掘反而会成为生存关键。
汽车后市场是否包括停车还很难说,至少目前做停车APP的小伙伴们似乎还没怎么考虑通过后市场变现的问题。这是汽车产业内真正的最高频消费,相比洗车、保养,停车的高频和高刚性是不容置疑的。
但停车的线下资源也是最缺乏信息透明度、最稀缺、最不市场化的资源。互联网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颠覆垄断壁垒的传统,希望停车APP能让停车变得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