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需有效投资加有限政府
2015-04-01     □谭浩俊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报道,面对一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决策部门决心再次打开稳增长的政策工具箱。从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已经开始调用一些工具。其中,地方率先行动,多地都出台了相关的稳增长政策,提出了稳增长措施。

按理,地方出台相关的稳增长措施,应该比中央还要管用、还要重要。毕竟,经济发展的重心在地方,就业、居民收入提高的重心也在地方。只要地方经济稳住了,国民经济也就稳住了,居民就业、收入等也就有保障了。问题在于,地方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稳增长,会不会走政府唱主角的老路,对稳增长的效果影响很大。

事实也是如此,从金融危机爆发到现在,各级出台的稳增长措施已经不少,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前几年,名为“四万亿”实则在专家眼里是30万亿元的投资,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如货币泛滥、房价暴涨、经济结构更加失衡等,导致在此后的几年,无法再有效运用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稳定经济预期,而只能频繁采取微刺激政策。自然,效果也就很难显现了。

那么,以投资为核心的新的工具将如何发挥在稳增长中的作用?新工具会不会像老工具一样,留下很多“后遗症”?显然,投资的有效性将直接决定新工具的效率和水平,决定稳增长的效果。而投资的有效性,除了需要在投资方向、投资力度、投资结构等方面把握好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依靠谁来投资、发挥什么资本的作用方面。如果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让政府来扮演稳增长的主角,那就会走老路,走回头路。即便眼前稳住了,留下的“后遗症”也会很大。

有效投资需要有限政府来保证,这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和工具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也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能否产生效果的关键。

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在市场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基础设施投资还是企业投资,只要政府唱主角,成功的概率往往是比较低的,甚至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就留下了巨额的政府债务,也给经济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带来了更大压力。又如产业发展,从钢铁、水泥到船舶制造、工程机械,从光伏到风电,从政府创办的投资、担保基金到其他方面的扶持基金,只要有政府的参与与推动,就很难不出现问题,不留下巨大的风险隐患。上世纪90年代政府主导的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最终就走上了破产之路。

更重要的是,按照目前地方政府负债情况,已经没有能力来扮演投资主角了。政府在投资中唱主角带给社会资本的心理阴影,也迫切需要政府通过行动来消除。要想使新工具变成有效投资,政府就必须成为有限政府,把该放的权放给市场,把该交给企业的投资权交给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在稳增长中的作用,切实提高投资的有效性。

政府在投资稳增长中的作用,主要是发挥在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方面,即把有投资回报的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让位给社会资本;没有投资回报或投资回报难以吸引社会资本的,建立政府基金,设计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投资回报率,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其中,如何提高政府的信用,是最核心的问题。

至于企业自己的投资,政府就完全不要去管“闲事”了,让企业自己做主,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投资新工具的作用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