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北宋“改革实验区”的新传奇
宁波市鄞州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东部沿海,东南西三面紧依宁波中心城区,区域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4万,是宁波最大的市辖区。
2015-04-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秦时置鄞县,成为全国第一批建制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与吴县、绍兴县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县。

900多年前的北宋时代,鄞县县令王安石在这块土地上拉开他的改革篇章,他所推行的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列宁将其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鄞州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实验区”之一。

900多年后的今天,追逐时代浪潮的鄞州人民,以“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东海岸边的千年古县

从秦时置县到如今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鄞县地位始终举足轻重——汉至南朝为大县,唐时为上县,宋时为望县,元时为上县,隋至清末均为附郭县,县治历来为明州府的治所。2002年,撤县设区改为宁波市鄞州区。

鄞州风光秀美。春天,四明山顶杖锡山景区樱花盛开,满山谷姹紫嫣红,奇丽妖娆。夏天,或到李家坑漂流戏水,或到姜山看“中国进士第一村”,或观赏塘村老屋前绽放的清荷。秋天,泛舟“西子风光,太湖气魄”的东钱湖碧波之上,感受慢生活的愉悦,或是携心爱之人,徜徉在梁祝文化园,重温古老传说中动人的爱情。冬天,看白雪弥漫太白山麓,听千年古刹天童、阿育王两座古老禅寺的梵音悠远宁静。

四季的美丽,不仅在于动人的山水。四季的诗意,更在于鄞州这片神奇土地的文化魅力。在鄞州的山水之间漫游,触摸到的是穿越时光而来的历史和文化。

五龙潭风景名胜区,位于鄞州西南的龙观乡,以碧水龙潭、溪流飞瀑、怪岩险峰见奇,是国家4A级旅游区,也是中国江南最具代表的山水胜景之一。

与五龙潭相距不太远的鄞江古镇,亦是有山有水,却呈现了另一种风华。鄞江古镇,即是唐时宁波府所在。如今的鄞江,古貌犹存。晴江岸的明媚风光,小溪石、梅园石的嶙峋光滑,更有不少古民居、古桥、古寺,散在山水之间,还有狮子山的晋代古墓葬群,郎官第的古建筑群,述说历史的辉煌。

而最有名的就是它山堰,这项与四川都江堰等并称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的遗存,蕴含先人的智慧创造,让世人深为折服。而唐代县令王元暐治水及用血肉筑堰的“十兄弟”的壮烈故事,也写入鄞州的史册,写入百姓的心中。

在太白山麓,听那古寺钟声,你一定会听出不一样的韵味。以“东南佛国”闻名海内外的天童寺,始建于西晋,被日本主要佛教流派曹洞宗尊为祖庭,号称“东南佛国”。阿育王寺,中国唯一一座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珍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堪称佛界珍宝。

鄞州还是梁祝文化之乡,作为中国四大美丽传说之一的“梁祝故事”的发源地,鄞州百姓至今仍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说法。

位于鄞西高桥镇的梁祝文化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大型爱情主题公园。毗邻姚江,占地300亩,按梁祝故事的主线,兴建“草桥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楼台会”、“化蝶团圆”等众多景点,采用江南古建筑亭、台、楼、阁、榭的布局,依托山水,取得山外有山、园外有园、移步换景的效果。

鄞州人文荟萃。北宋至清代,鄞州诞生了1205名文武进士及第者,宋代大儒王应麟、文献初祖沈光文、民族英雄张苍水、史学大家全祖望等都是鄞州人;在近现代,书法泰斗沙孟海、克隆先锋童第周、工商巨子王宽诚等都是鄞州人的骄傲,拥有38名鄞州籍“两院”院士。

在这璀璨的群星中,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更值得我们缅怀。

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来到鄞县做知县,在任仅三年左右,却干了一番大事业。他就职之后,首先就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水利灌溉的情况进行调查。这正如他在《上林学士言开河书》中写道:“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

到鄞县的第二年,在青黄不接的春季,王安石主张把县府粮仓中的存粮借贷给乡民,约定到秋收之后,加纳少量利息,赴县偿还。县府粮仓里的存粮,也因此得到新陈相易。《宋史·王安石传》中记载了他的这段经历:“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这个“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便是他日后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青苗法。

除青苗法外,他还在鄞州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的尝试。鄞县成了王安石变法的一个试验田,并且成效显著,为日后革新变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改革中书写“农民创世纪”的辉煌

王安石的改革精神,在鄞州历史的血脉中注入了创新的因子,这里不仅是一个人文荟萃、名家辈出的福地,更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中演绎了自己的传奇。

1978年,当中国的历史翻开崭新一页的时候,当“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的时候,鄞州农民更是凭借着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勤劳勇敢、勇于拼搏的人文精神,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30多年来,鄞州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企业和专业市场,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区域性、多样化的特色经济,使全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地方之一。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陈奕君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证明,鄞州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鄞州人民自身的原动力。而这个原动力,就是鄞州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于冒险、富于创新的精神。(下转第六版)

鄞州赋

□马永祥

夫鄞州者,地处斗牛,名驰天下。书藏古今,富甲华夏。乃浙东之明珠,洵江南之名邑;焕盛世之新光,以福民为秉执。秦时立县,历经沧海桑田;十载兴区,铸就华章彩笈。

美哉鄞州!东南形胜,恰如彩蝶飞舞;山川神韵,宛若金瓯生辉。浩浩东钱,蕴太湖之壮阔,涵西子之瑰丽;巍巍四明,具匡庐之灵秀,有太行之崔嵬。登太白山,可观东海日出之磅礴;临五龙潭,可觅玉龙戏珠之潆洄。香樟如盖,郁郁翠滴;山茶如火,灼灼红飞。河渠纵横,稻菽遍野;海湾逶逦,棉盐成堆。九曲碧淙,澄江如练;千寻黛岫,苍岭成围。鄞州之春,花争红艳;鄞州之夏,林茂翠微。鄞州之秋,枫丹菊紫;鄞州之冬,水暖山辉。真可谓鄞地无山不烂漫,鄮乡有水皆芳菲。

神哉鄞州!芦家桥边,河姆渡文化遗址;大雷山麓,秦始皇圣迹留踪。育王古刹,珍藏佛祖舍利;天童禅寺,迴响暮鼓晨钟。佛儒过化之地,文脉渊薮;科学昌明之邦,英才如龙。它山堰,碑记王令治水分咸淡,德功赫赫;忠应庙,史传荆公变法试锋芒,政绩煌煌。王应麟修编《三字经》,启蒙童稚;全祖望续纂甬上诗,礼赞乡邦。国中第一个博士,乃翁文灏;史上七十六进士,属走马塘。高手填元曲,数张可久;布衣修《明史》,唯万斯同。沙孟海翰逸神飞,书风印学西泠长;范东明藏书天一,薪火承传东壁中。马氏晋北大五教授于盛垫里,史门出宋代三宰相于八行堂。贺知章少别老回吟笑问,张苍水丹心碧血抒慨慷。梁祝化蝶,写人间之真爱;李敏就义,彰巾帼之坚强。童第周潜心“孵化”文昌鱼,享誉“克隆先驱”;马友友妙手奏响大提琴,堪称“音乐天王”。院士群竭智尽能,献丹忱于九域;博物馆星罗棋布,腾碧浪于三江。

富哉鄞州!古有陶朱公货殖经营成大贾,今有王宽诚金融贸易称巨商。市场经济,风起潮涌;商贸通达,物阜民康。今昔商帮,名驰四海;新老品牌,畅销八方。财政收入,跃升全省全国前列;鄞州银行,独占农村金融鳌头。义利相济,注重公益;同创共富,力争上游。涌敬老暖流,年过花甲咸有所养;举兴教大旗,高中以下学费免收。兴朝阳之产业,续发展于旅游。养生保健,增益春秋。家园和美,福泽长流。

新哉鄞州!欣逢盛世,撤县建区。上下同心,求变求进谋发展;干群协力,创业创新跻一流。开放开明,树立善政高标;干净干事,打造廉政方舟。乘东方大港之利,吐纳五洲之风物;揽长江三角之胜,招引八极之骐骝。热土横陈,钟灵于港城之侧;高楼直耸,毓秀于甬江之滨。高教园区,如春风化雨;立体交通,胜骏马飞腾。开发区满目锦绣,商务区五彩纷呈。实力鄞州、生态鄞州,展六合图画;平安鄞州、人文鄞州,播一路温馨。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之美誉,广传当今“智慧城市”之芳声。

领鄞州之精气神,感生民之福禄禧,于是歌曰:

自古繁华兮,宛若天堂,

躬逢盛世兮,无限风光。

同享共富兮,人间大道,

雄笔鸿猷兮,再赋华章。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