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创业板:年内涨逾八成 平均PE近百倍
2015-04-28     □记者 潘清 上海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指数突破2700点创下历史新高,年内累计上涨逾八成半,平均市盈率接近百倍。进入2015年以来,有着“中国版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惊艳全球。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任性”创业板引发关注:创业板究竟是一场持久的资本盛宴,还是昙花一现的狂欢?

市场:“任性”创业板领跑全球

4月24日,创业板指数盘中创下2747.62点的历史新高后,以2734.75点报收,年内累计涨幅高达85.81%。同期,创业板平均市盈率达到97.32倍,为深市主板的近三倍,也较中小板高出近一半。

同期,标普香港创业板指数年内累计涨幅35.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不足8%。

事实上,这并不是创业板第一次“领跑”全球。2013年82.73%的全年涨幅,曾让国际市场为之惊呼。但眼下,创业板指数只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超越了当年的表现。

指数和市盈率或许还不足以表现创业板的“任性”。截至24日,创业板个股中百元股多达20只,其中5只个股股价在200元以上。安硕信息、全通教育则以逾300元的高价,双双打破了当年中国船舶创下的纪录。

有统计显示,截至4月22日,创业板指数100只成分股中,已有30只实现年内股价翻番。按照24日收盘价计算,动态市盈率超千倍的创业板个股为20只。其中,启源装备动态市盈率高达惊人的18.8万多倍。

诱人的收益水平让嗅觉敏锐的投资资金为之心动。作为机构投资者代表的基金一季度整体加仓创业板,700只配置创业板的偏股型基金中,112只持有创业板市值超过两成仓位。

业界:契合转型方向上涨有理由

在业界看来,与周期股占据相当比重的沪深主板相比,汇聚大量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创业板契合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资源配置的方向,其快速上涨背后有着必然性和合理性。

市场对于创业板投资机会的认可,与其良好的成长性密切相关。截至4月中旬,创业板上市公司已全部披露了2014年年报或业绩快报,仅有11家出现亏损。而在近七成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中,有310家实现业绩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创业板主力的互联网概念股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想象空间。博时互联网主题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张雪川表示,互联网真正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成长方向,而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趋势决定了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增幅空间。

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信息技术类个股的行业市盈率达到180倍,在其19个行业分类中位居第二。而在众多公司中,东方财富因抓住“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历史性机遇,2014年净利润增幅高达逾32倍,成为当年A股业绩增速最快的公司。

争议:亟须实现估值“纠偏”

伴随创业板估值攀上近百倍高位,关于“泡沫”的质疑也不可避免地随之而来。有观点认为,在一路高歌中,创业板指数估值已经达到“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步。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甚至推出了“地球顶”的论调。

一些机构援引1989年日本股市、2000年美国科技股,以及2000年、2007年时A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论是当前创业板的估值已经达到甚至高出上述时段市场泡沫的巅峰状态。

对此,部分市场人士持不同意见。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欧阳辉等学界专家表示,由于创业板与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市值规模存在差异,简单比较两个市场估值而得出前者存在泡沫的结论并不科学。即使与A股的历史水平相比较,创业板的市盈率也远未达到后者的历史之最。

市盈率逼近百倍的创业板究竟是否面临泡沫破灭的危机,短期内或难有定论。但对于部分创业板个股业绩增长滞后于股价攀升速度的担忧,却也并非空穴来风。从这个角度而言,当下创业板需要估值“纠偏”。除了引入做空机制平抑估值外,完善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也是当务之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