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劳动生产率之谜与经济失衡
2015-05-1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英国劳动生产率的相对低下是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最大不确定性因素,至少是一个最大的国内不确定性因素。”

在最新的季度经济报告发布会上,英国全国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IESR,简称社研所)经济学家西蒙·卡比给英国经济复苏泼了一盆冷水,除了提出上述“危言”,该机构还大幅下调了今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预测的2.9%降至2.5%。

如果说经济预期的下调是因短期因素如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差于预期所致,那么劳动生产率的缓慢复苏则是横亘于英国长期增长潜能的一个显著性掣肘,反映当前英国经济复苏存在一定的失衡。

据英国央行的调研,和金融危机前的潜在增长水平相比,英国的单位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劳动时间的产能)自金融危机以来累计下跌约16%,剔除统计差异,下跌约12%。且劳动生产率的复苏速度位居工业化国家七国集团(G7)最后一位。

英央行认为,周期性因素,如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企业闲置部分生产资源是部分原因。长期性因素,如企业对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投资的减少,政府对新技术、教育和职工培训的投资与补贴乏力,也是重要原因。但这两者只能解释劳动生产率缺口成因的50%至75%。其他未解部分被英央行称为“英国劳动生产率之谜”。可能的但难以量化的解释因素有劳动力和资金存在着流动壁垒,限制了资源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地方流动;数量众多的低劳动生产率企业在危机中存活,且坚持到现在,其背后原因或是企业需依赖超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和政府支持才得以苟延残喘,或者说存在着部分“僵尸企业”。这两个因素被视为金融危机的后遗症,这在英国表现得十分突出。

既然“机体内虚”,那么当前的英国经济增长就有“虚旺”之嫌,从数据上看,这种“虚旺”能够被内外失衡现象所佐证。

自2013年以来,英国经济进入复苏通道。截至今年一季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连续9个季度的环比增长,2014年经济增长更是称冠七国集团。同期失业率从7.5%上方一路下跌至当前的5.6%,并预计在未来几年稳定在5.2%左右的水平,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但从GDP的支出构成分析,英国经济复苏过于依赖居民消费的增长,其贡献了65%左右的GDP增长。这一比重放在发达国家中并非高位,但若考虑消费市场的主要支撑力为超宽松货币环境和信贷环境,则这种消费驱动型复苏隐含着一定风险性。从GDP的行业构成来看,经济复苏过多依赖服务业,服务业产值约占GDP的四分之三。

另外,英国经济的双赤字情形明显,即政府财政赤字和对外贸易逆差。数据显示,2014年,英国经常账户逆差规模约占GDP的5.5%,且比重呈逐年走高态势。2011年至2013年分别为1.3%、3.8%和4.5%。英国政府2014至2015财年(始于2014年4月)的政府财政预算赤字规模约占GDP5.7%,尽管较2010至2011财年的11.4%减半,但仍高于国际通行的“健康标准”3%,更遑论达到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最初承诺的消灭财赤的目标。政府债台高筑,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14年为89.4%,比2008年的44.5%翻番,且根据财政预算报告,这一比重还会进一步走高。

在英国大选的背景之下,劳动生产率低下配合以经济失衡的风险,能够让人轻易解读出英国政府经济政策的短期性,即政府或政党行为着眼于短期成绩单,目标是以5年为周期的大选,而非培育长期增长潜能。

卡比表示,观察各大政党竞选期间的经济纲领,很奇怪的是他们都避开劳动生产率这一议题。社研所所长乔纳森·波茨更是批评近年来英国政府力推的购房刺激政策实际上是反劳动生产率的,因其只能刺激楼市需求,而未能刺激供给和建筑活动的增加。(吴心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