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Big Bang !
2015-05-22     □吕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奥尔特云》
《类地行星》
《跳跃星门》

“星际穿越——赵旭作品展”近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了赵旭近两年新近创作的抽象艺术作品。在外界的眼中,赵旭是保利拍卖的掌门人,是一个永远充满激情,不知疲倦,敢想敢拼的企业家。从“赵画家”到今天的“赵董”,亦如他对创作的态度,“不安分”的性格总是驱使他乐于尝试各种新生事物,并逐渐历练为商场上的敏锐嗅觉。在一波又一波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急剧增长之中,如今的赵旭早已是一名成功的艺术商人,但是他年少时代的“画家梦”却一直存在。

最初,几乎没有人会想到,中国当代艺术会以这样疯狂的速度冲上云霄。万事万物皆有缘起,而赵旭就是缘起。他的艺术就像他的人生那样,Big Bang,呈现出大爆炸式的增长。对于他个人来说也许仅仅是扇了一扇翅膀,但对于历史而言,则刮起了一场亚洲季风。

1988年赵旭毕业于北京实用美术学校后,迅速超越了当时的很多艺术家,在亚洲各处获得了很多个展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活跃、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气氛中,以吴冠中为代表的自由和笔墨形式对他的艺术观念存在非常深刻的影响。正是从这种自由化的精神基底出发,赵旭推动了这个时代的艺术面貌。1996年,在他不到30岁的时候,受邀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吴冠中先生亲临现场并指导作品。当抽象的中国笔墨被进一步解放时,他找到在形式上更加狂放不羁的赵无极作为范式,赵无极绘画中的饱满的力量和神秘主义气氛深深地吸引着他,这构成了他此后数十年艺术创作的主旋律。

赵旭总会深入范式的本质,这种对于神秘事物以及大图景的追索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形式绘画所关切的,不仅仅是纵横恣意的点线面体,而更加在于它背后的宇宙意识。早在1992年赵旭就开始创作具有宏大视野的绘画。对于人类的视觉而言,宇宙是广袤的、抽象的、陌生化的外部空间,但同时我们又淫浸于现代科技所构筑的宇宙意识中,宏大与微小之间的荒谬感让我们不断地重新界定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尺度,并反思我们的传统。在《六万年前的黄山》中,赵旭将文化语境中的黄山放置到脱离文化的时空下进行观照,使我们重新回到传统之前,直面真山真水。在另一些作品中,他甚至开始脱离具象的图像,而是进入到抽象化的象征宇宙中。

在这场艺术的大爆炸中,一切都惊人的迭代着,一切都将被深刻地改变。而赵旭的绘画却寂然不动,仿佛一切都停留在大爆炸的第一秒钟。《云图》系列是这样,在印尼海啸中所激发出《星云》系列也是这样,所有的形式都来自于科技观测所能获得的关于外部宇宙的图像,但所有的形式都曾经真真切切地存在于由文明自身所创造的艺术史中,赵旭迫使我们在今天重新看到自身精神内部与外部宇宙之间相互连接的隐喻。那些翻滚的热浪,辐射和粒子浓汤,吞噬或创造万有。它们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毫不以人类的自我意志为转移,但另一方面,它就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形象。

从象征宇宙的角度而言,赵旭对回到大爆炸一秒钟后的宇宙图景的创作,活生生地成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世界的镜子。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马克思为一个碎片化的社会世界而欢呼,中国当代艺术也是这样。一切沉淀在社会底部的艺术形式,一切从传统割裂而产生的倾向,一切潜在的风格可能性都被激发了,无数新观念的涌现和新资本的涌入,使赵旭将一切推进到时代的前沿,而他的内心仿佛就像关于这个时代的一面镜子。遵照达·芬奇的格言,艺术家应当如镜子一般地表现自然,赵旭的艺术也是这样一面镜子,从其中可以看到关于一切的缩影,既包括我们的精神世界,也包括社会世界,最终还包括整个外部宇宙。因此,赵旭坦言自身创作的方式是放弃思考的,诉诸冥想和禅定的。这种创作方式在无形中帮助他摒弃了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普遍遭遇的理论枷锁,从过度的理性主义和哲学家化的当代艺术观念中摆脱出来,更自由地对他的精神体验进行当下的呈现。

赵旭曾经花了很多时间从事中国现、当代艺术回流的工作,在这个大历史循环中,中国当代艺术逐渐壮大,并融入了全球的艺术品市场。时过境迁,赵旭重新拿起画笔时,这场文化的大爆炸仍在迅速地推进中。3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对于赵旭,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这段创作和冒险的生涯都是经典而难忘的。从中国传统的笔墨形式到中西合璧的抽象艺术,从新水墨到综合媒介,从亚洲到全球,赵旭从未偏离过他最初的好奇心。也正因为这种执念,赵旭成为了推动中国艺术世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一颗粒子沸腾了一个宇宙。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