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传奇人物失意录
□郑渝川
板仓雄一郎是日本IT界传奇人物,他1991年创办HyperNet公司,设计出一套相当超前和高明的商业模式:向网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并借此搭建广告平台。不但如此,HyperNet还利用客户上网的信息,开展数据挖掘分析,数据资源成为该公司最具营收潜力的利润来源。而今看来,这一模式融合了人们后来所说的免费商业模式、大数据和云计算。
但是,HyperNet没能走向成功,否则这个公司及板仓雄一郎就不会让我们那么陌生。板仓雄一郎创业命运的转折点恰恰来源于比尔·盖茨注意到HyperNet的商业模式。微软不同于后来的谷歌、苹果、脸书,这是一家习惯于或鲸吞或扫荡市面上所有有可能威胁到微软生态系统的巨无霸企业,曾有许多硅谷创业家被盯上后遭遇恶意收购,或被卷入恶意专利战。HyperNet模式并不完美,但完全可能改变上网用户对微软视窗及绑定软件的使用习惯。比尔·盖茨赴日公干期间专门约见板仓雄一郎,假意提出收购,却部署微软研究人员就微软在不明显涉及专利纠纷前提下推出类HyperNet模式展开论证。这项操作对微软而言,驾轻就熟,却成为压垮HyperNet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此之前,HyperNet公司已经暴露出大量致命问题。板仓雄一郎对经营管理实则一无所知,他是个纯粹的创业家,对创新创业有着本能式的浓烈热情,却忽略了创业、企业经营的各项关键选项,包括资金链太过脆弱、战略管理缺失、员工管理沦为自发驱动,等等。
1997年年底,已经山穷水尽的HyperNet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自愿破产,次年,板仓雄一郎个人也申请破产。直到那时,前一年初还志得意满的板仓雄一郎经过一整年银行逼债和业务链纷纷中断的煎熬后,才展开深刻自省,并写成一本书——《创业,生与死》。此书1998年写成出版,被誉为创业圣经。这些年来,有相当数量的日本创业者从曾昙花一现的HyperNet模式中,发掘出可资学习借鉴的元素。最近,这本书被引进到我国内地出版。
书中,板仓雄一郎还谈到在HyperNet获得银行注资、起步发展后,个人购置了豪车,换了女友,沉溺于夜店享乐以及在各项关键供应、合作合同签署时的粗率大意——这些做法显然不会击溃一项创业,却必然恶化创业企业家在投资人、机构及公众中的印象。板仓雄一郎坦承,在公司陷入财务、融资困境后,所有银行和投资公司都明确表示出对他的不信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的胜与败、生与死,与创业企业家的信用密不可分。
板仓雄一郎此举在日本社会引发的反响,甚至比HyperNet破产更大,这等于宣告了他是个失败者,将无法获得重新创业起步的空间和机会。事实上,板仓雄一郎后来成了一名专门创业导师,为日本年轻创业者提供咨询,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惨痛教训,提醒人们不要重犯前辈的错误。
空头之下无赢家
□大白
华尔街的核心工作在于配置资本,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波动。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后,全球金融体系重建,并在三十年过后迈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人们都以为抓住了金融的规律;然而,那一句话——“想要明牌吗?卖空所罗门兄弟的股票。”——才是道出了金钱游戏的本质。
翠绿色的巨额美钞高速流动,上亿资产从一个公司到另一个公司,甚至仅仅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股票经纪人的弹指一挥间。要想生存,便须忘记自我、忘记道德、忘记明天,要相信这世界上有包赢不赔的赌博,要有期待自家公司股票猛跌的诡异想法。迈克尔·刘易斯说:“我只知道自己什么也不懂,毫无负疚感。”可他最终还是带着对天文数字般红利和看不到尽头的流氓交易员队伍的复杂感情离开了华尔街,并以小人物“大空头”的故事对美国年青一代中始终都未兴盛起来的反金钱文化叛逆添一星烛火。
“大空头”降临华尔街暗示着“末日机器的引擎”已经启动。所罗门兄弟、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这些投资巨鳄摸到了债券市场的新一脉,“继续发放贷款给那些还不起钱的人,只要不让它们出现在你的账本上”。次级抵押贷款的机器重新启动,甚至运转到恐怖得失去控制的地步。当这些次级抵押贷款的数额达到空前的规模时,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债券被这些公司包装成新式债券,出售给投资者。就这样,债券市场成了一个最能赚大钱的地方,而审计的黑箱、人性中的贪婪与欲望、个人乃至单一国家都无法操控的金融体系运转时产生的巨大惯性,都让这个先天不足的末日机器冒着黑烟轰鸣着将市场带入绝地,终于,在21世纪初导致了历史上最彻底的金融性经济灾难。
所罗门兄弟、高盛、雷曼兄弟、花旗、摩根士丹利这些大投资公司和银行无疑要为这样的灾难负责,它们挑战了市场的底线,意图以险求胜。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公司内部隐藏的一群怪才式小人物,预先看到了黑洞却不设法修补,他们让上亿的资金在手中来去自如进而影响着那些大公司的航向,他们在与狼共舞的环境中学会了一种只赚不赔的买卖之道。
豪威·鲁宾跳槽到美林公司后即刻让其亏损2.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另一个豪威仅在一笔抵押债券交易中就亏损了90亿美元;还有史蒂夫·艾斯曼、迈克尔·巴里……这些“奇形怪状”的小人物甚至连一个稍有声名的华尔街优秀底层工作者都算不上。可也许就是这种游离于核心圈之外的状态让他们得以清醒地洞察“华尔街其实什么都不是”。
而刘易斯曾经是与这些人为伍的。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亲身体验了债券市场的赌博游戏,见证了人性在金钱面前的两难选择,最终他决定抽身离开,告别刺激繁华,也远离煎熬。他离开了华尔街反而更了解了华尔街。可是,对于那些“空头”们来说,他们面对的更多是不知所措。因为,这场游戏中或许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