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北京春拍——聚焦当代中国艺术
2015-06-05     □记者 韦夏怡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赵无极 《15.2.93》
徐累 《此去经年》
沈嘉蔚 《初尝完达雪》
欧阳春 《呐喊》
刘炜 《风景》
刘小东 《缠绵》

苏富比北京春季拍卖本周落下帷幕,本次北京春拍聚焦“现当代中国艺术”。记者从苏富比拍卖行获悉,苏富比北京2015年春季拍卖会2日晚间落槌,85件现当代中国艺术作品售出62件,总成交额4048万元人民币,其中赵无极创作的《15.2.93》拍出1086万元,为全场最贵拍品。

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裁温桂华于拍卖后表示:“今天的拍卖表现理性平稳。现当代艺术板块中,艺术家早期重要作品仍是藏家的收藏目标,如刘小东、王兴伟等作品均表现理想。抽象艺术是市场的重要潮流,今天拍场上,品质优秀的抽象作品备受追捧,赵无极的《15.2.93》以1086万人民币成为全场最高成交拍品,丁雄泉的《无题》在一轮争夺后亦以高估价三倍成交。年轻艺术家表现强劲,袁远及王光乐的作品皆以高于估价成交,证明具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继续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另在当代水墨板块的十大最高成交拍品当中,风格纷呈的作品——具象的、抽象的、概念性强的,以至较传统的,都获得藏家支持,可见亚洲藏家对当代水墨作品的收藏品味多元,这板块正在不断发展与增长。徐累与彭薇的具象作品,以至刘国松及姜吉安的概念性创作皆以超越高估价拍出;丘挺、薜亮及林海钟的传统手卷形式作品首次于苏富比北京上拍,亦拍得佳绩。”

中国抽象艺术

赵无极《15.2.93》领衔春拍

抽象艺术已成为艺术市场的重要潮流。此次北京春拍苏富比要呈现的是中国艺术不同时期的抽象艺术代表,包括重要级旅法艺术家赵无极最为完熟的九十年代作品《15.2.93》,该画在色调及风格上,与马蒂斯和应,展现了艺术家成熟时期,美学上开阔的面貌。当代艺术家则有刘炜及年青代表王光乐的标志性作品,则呈现了与早年中国艺术家迥然不同的独特抽象风格。

上世纪90年代的赵无极在艺术技法上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其艺术成就也广受国际认可。《15.2.93》是艺术家超越革新而集大成之作——他将油彩精简成五大色块,紫、黄、蓝、粉与焦黑如墨般的藏青色自然地彼此相遇、交会,呈现了一种潋滟恢宏的气度。进入古稀之年的赵无极已达从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不仅面对偌大的画布依然得心应手,其创作也越趋酣畅潇洒,在流光溢彩的用色与点染遒劲的运笔下,营造一个无境胜有境的梦幻空间。

除了赵无极,在当代艺术市场一片阴霾下,刘炜作品市场近两年也表现突出。刘炜2000年后的风景类作品,加入了艺术家对传统美学的新感悟,从审美的趣味性和收藏的悬挂性来看,都有很大突破。其作品同时具备西方技法和东方的文人心境,《风景》系列是体现这种跨越东、西方艺术精神的最佳示范。风景山水自1999年起多次成为刘炜的创作题材,但当中前后风格却见不同:其早期风格仍然有着《肉》系列画面糜烂粉俗、幽默泼皮的个性,但山水题材在千禧年后,取得令人惊讶的转变。作于2006年的《风景》有着非常明显的中国传统文人趣味,是刘炜首次真正探讨中国传统山水,渴望回归沉静之作。艺术家在该时期日趋归隐,心境开阔,画风更见成熟,其追求的东方意境日益开朗,豁然淡雅。

当代水墨艺术家

中国当代水墨部分的亮点拍品包括徐累近年作品、充分展现其对当代水墨艺术类别探索的话题作《此去经年》;姜吉安深具创意的概念性现成品绘画《立轴》;沈勤别具风格的单色风景作品《风景》;以及来自梁诠“山水系列”的具创意的抽象拼贴作品。

几十年来,当代艺术家徐累无时无刻不以其精湛技艺与超现实主义风格吸引观者目光。画题《此去经年》出自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是艺术家具代表性的一件作品,画中可见一只天鹅栖息于徐累画作中常见的折叠屏风,及画面的文学性隐喻,均是对性与爱的隐喻表达。雄健骏马、壮丽地图与崎岖景色乃徐累作品中常见的标志性图像,然而天鹅却并非艺术家于这一时期常用意象之一。徐累的《此去经年》以200.6万元成交价易手,超出最高估价;刘国松、秦艾和姜吉安作品也均得到委托和场内买家的青睐,落槌价也都超出最高估价。

刘国松被誉为“现代水墨画之父及先锋”,近七十年来一直致力发展其艺术风格,在画作中尝试新的创作技巧及媒材。本作《天籁》充分体现艺术家抽象画风的成熟演变,打破了写实画像的常规,呈现光线与空间的视觉效果。画中绘出中国抽象山水画中亘古辽远的宁静景象,更展示了革新元素,实是刘国松的优秀标志性创作典范,并令其成为二十一世纪当代水墨艺术的先锋。

此次苏富比北京春拍中国书画部分拍品超过专场半数,以当代书画归类的拍品又占版块比重约三分之二,但市场人士认为,这正是拉低本次专场成交率的部分。虽然此次苏富比以“艺术消费”为策略,选择市场一线艺术家平价作品或有良好艺术价值,却在前期被市场忽略的艺术家作品,但包括王明明、冯远、史国良、贾又福、田黎明、江宏伟等在内的艺术家作品全部流拍,新推出的艺术家作品也多遭遇流拍,或以低估价落槌。

博物馆级作品

具有中国美术史研究意义及高度学术性的作品,一直是资深收藏家及机构的收藏目标,本次拍卖包括知青画家沈嘉蔚绘于“文革”期间仅余的两张现存作品之一《初尝完达雪》;王兴伟依据全山石经典革命题材之作《八女投江》而再创作的同名作品,以及刘小东早期创作〈爱情〉系列中的典范之作《缠绵》。

沈嘉蔚生于1948年的上海,他于1974年创作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在当时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力,并成为文革标志美术作品,他亦因而成为国内著名的知青题材画家。《初尝完达雪》作于1972年,是除了《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外,沈嘉蔚绘于“文革”时期的现存唯一作品。相对《为》有着明显的政治美学取态,《初尝完达雪》因为不够“红光亮”及“高大全”,反而更显示出作品的纯粹及忠于艺术家自己。沈嘉蔚当时刚支边到达北大荒,他与自己的生产连队进入完达山区采伐木材,负责将刚锯倒的大树枝丫锯下。劳动中他汗流浃背,口渴难忍,便大口吃雪解渴,这段伐木经历后促成了这件作品。本作自2000年被重新发现后,曾于澳洲多次展出;近年艺术家也多次参展并获得各种大奖,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澳洲国家肖像馆、澳洲国会大厦等机构收藏。

九十年代初,刘小东创作了一系列以身边朋友为模特儿的「爱情」题材作品,真实地记录了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情人们热恋的心理历程,以及中国社会和文化在转型时期的丰富性。1991年作的《缠绵》是这阶段的代表作之一。整幅画面的构图被一对拥抱在一起的恋人占据,没有多余的情节与缝隙。彻底脱离了宏大叙事的刘小东,痴迷地表述普通人的真实,个体的价值在他的绘画中被大大提升。

王兴伟的《八女投江》依据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华儿女——八女投江》而作,原作由1930年出生的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全山石所画。是次上拍的《八女投江》作于2003年,与原画不同的唯一之处是王兴伟将女战士的裤子卷起露出大腿,以「身体性」的角度强调她们作为「女人」而非「战士」的基本身份。这些恰恰是全山石和其他画家所淡化的,因为该些作品强调的是「革命精神」,女性身份似乎只是一种次要的附带事实,而王兴伟则尝试将八女投江的本质与被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明显断裂表现出来。

年轻艺术家的想象空间

年轻艺术家正改写当代中国艺术的历史,其作品也持续在拍场获得关注。除具文献价值的重要艺术家经典之作外,苏富比也在继续为市场注入新动力,精选多张绘画性与观念性俱佳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包括袁远《流动之三》,欧阳春《呐喊》与韦嘉的《货郎途I》等。

袁远来自杭州,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院,是近年备受关注的年轻艺术家之一。袁远画作的画面充斥着怀旧感,流露一种令人无以名状的伤感及失落。他的笔触细致中见变化,远看高度像真,近见艺术家感性的笔触,充满着情感的悸动。袁远喜欢以室内空间作为题材,在宏伟与废墟的场景之间,抓着空间对观者的心理投射,形成超现实的视觉感官经验。《流动之三》是其中独特之作,画面描述一个教堂的内部,玻璃窗透着的并不是澄蓝的天空,而是海洋的深渊,教堂犹如浸没在汪洋之中,是一则令人深思的暗喻。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