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支撑”。近日,多位原部委官员在此间举行的“第六届全球绿色经济财富论坛”上就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实现创新驱动拉动经济需要从科学创新、管理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并强调科学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高是中国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必由之路。而新技术是新产业的灵魂,创新驱动与生产力要素不是割裂的是密切相关的,创新驱动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要素上来,以创新驱动进推动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强调,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就要发展绿色经济。他介绍道,2014年我国的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释放,结构调整发展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取得了“十二五”以来最好的成绩,新常态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名誉会长沙祖康表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论述指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过去传统发展模式要转向高效率、低排放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正是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绿色经济集中代表了中国新常态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说中国经济新常态呼唤绿色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高层次的发展阶段,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支撑。
刘尚希:
单纯调节个税无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日前在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收入分配中的财金政策暨《大变革时代的中国经济》新书发布会”时表示,中国个税的比重很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6%,调节分配功能有限。如果不整体看待收入分配问题,这个问题没法解决。
刘尚希指出,税收调节功能取决于税收收入规模,只有收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调节功能才会发挥作用。“当前有人寄希望于通过调节个人所得税改善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实际上,中国个税的比重很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6%,调节功能很弱小。指望通过税收发挥调解作用,促进分配的公平很难的。”
“传统理论对于分配政策的认识存在不足,即‘重视流量,轻视存量’,‘重视静态的描述,忽视动态的循环’。收入分配问题应从三个层次,即财富、收入和消费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如果不整体看待收入分配问题,这个问题没法解决。”刘尚希说。
刘尚希建议,首先需要完善城乡产权制度。“中国的产权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所有权和产权混为一谈。比如,一些人以‘大白菜价格’买了一个矿山,很快就富起来了。国家所有的财富转换为了私人的财富。”
其次要完善工资制度。工资制度包括企业的工资制度、国有企业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工资的增长不能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经济不可持续。而中国近几年的情况,劳动生产率要比收入增长快一些。
最后,还应完善金融制度,不应使金融在存量层面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关欣)
专家:
让部分保险公司破产退出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日前,北京市破产法学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破产重整制度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建议,让出现重大风险的个别保险公司破产退出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专家指出,一直以来,我国的保险监管注重于对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层面各项指标的监管,对陷入经营危机的保险公司则施以行政强制力予以救济。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过度地施加行政力庇护的弊病逐渐显现:监管只能暂时解决保险公司的经营危机,如果保险公司自身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旦行政强制力被撤回,保险公司的经营危机很可能再现。再者,政府的过度保护对于保险消费者风险意识的形成也极为不利。
目前,中国正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业更是倡导逐步放松管制的监管政策。此外,受国际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国内经济转型趋势的影响,保险业的风险隐患也会伴随着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
专家建议,为保持保险市场“生态平衡”,让那些经营困难,举步维艰的保险公司破产在所难免。重建保险公司关闭性措施,使出现重大风险的个别公司破产退出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