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环绕的赛里木湖畔,青草茵茵,野花芬芳。在蔚蓝色湖水的映衬下,远处的巍巍雪山格外壮丽。环湖公路上游人如织,不时有远道而来的自驾车队呼啸而过……
“这里是国家4A级景区,游客不断,十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子。”牵着一匹健壮的栗色马、正在招呼游客的哈萨克族牧民哈克希巴依给记者描述了一个不同的赛里木湖。
“那时候不懂保护环境,毡房随便搭,牛羊随意放牧,每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草原节,许多车还在草场上随意碾压,”哈克希巴依说,“那时候湖畔草原污渍满地,垃圾成堆,牛羊没有草吃,鸟都飞走了。”
记者从赛里木湖管委会得知,由于草地退化严重,2002年赛里木湖地区植被亩产草量较上世纪90年代下降66.2%,裸露地扩大到6万多亩。由于水土流失,草原上随处可见的沟壑犹如一道道狰狞的伤……
2002年赛里木湖治理大幕拉开,“素面朝天、还其自然”成为治理的最终目标。“从那时起,那达慕节搬到了博乐市举行,湖面上的游艇旅游项目也取消了,然后就开始了禁牧。”哈克希巴依说。
自2011年起,为了恢复草场植被,当地政府在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湖畔草原禁牧。经过3年努力,当地投入近2亿元,实施了核心区16.45万亩草场禁牧。
草原禁牧,牧民怎么办?
“我家在2012年搬进了政府修建的抗震定居房,还有配套的幼儿园,政府又修建了草料基地,牛羊可以在划定范围内放牧,冬天就吃草料基地生产的草。”哈克希巴依告诉记者,在搬迁牧民的同时,当地政府帮助牧民组建马队,进行有序的旅游开发。
据了解,赛里木湖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7.23亿元,包括草场种草、沟壑绿化加固、崩塌湖岸生态防护、人工修复加快植被恢复等。
获得重生的赛里木湖再次成为游人的天堂,湖畔的牧民也尝到了生态旅游的甜头。哈克希巴依现在是湖畔马队的一员,这边搞旅游,家里搞畜牧养殖。“我们全家4兄弟,一年总收入能到20多万,大家平分,这还不算政府给的补贴,比之前翻了三四倍。”
就在记者采访时,数只洁白的天鹅沿着赛里木湖岸缓缓游过,引来游客一片惊叹。据介绍,赛里木湖整治前,天鹅仅在迁徙途中前来短暂歇脚,现在却有近百只长期栖息在此,成为湖面一大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