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公司“轻资产”转型发力第三方资管业务
2015-08-04     □记者 刘振冬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受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办法》影响,在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同时,四大管理公司开始调整业务结构,推进“轻资产”转型。其中,并购重组、第三方资产管理和资产证券化成为聚焦重点。以长城资产为例,该公司计划力争3至5年时间使第三方资管业务规模超过2000亿元。

“轻资产”转型 从求规模到重结构

长城资产总裁张晓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已确定将第三方资产管理作为业务创新发展的重点,力求逐步形成“自营性资产管理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并重”、“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并重”的格局,由主要“靠资本赚钱”拓展到“靠提供服务赚钱”,尽快完成从“规模增长”到“结构优化”的转变。

张晓松表示,传统的“坏账”收购、债转股等均为资本消耗型业务,在我国银行业较强的监管约束下,受到净资产等因素制约,通过资管业务推动表外业务发展,提高“轻资本”业务比重,将有效解决资本约束等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基金化运作将不良资产处置与资管业务有机结合,可以摆脱传统融资渠道的限制。

长城资产业务结构的这一变化,或许也是对监管政策调整的适应。自2015年1月1日起,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监管办法》正式实施,对资产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风险控制、内部交易管理、资本充足性管理、财务稳健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均做出明确监管规定,资产管理公司需在改制后7年内全面达标。

据记者了解,12.5%的资本充足率和三级以内的层级控制要求,长城资产已达标。其他方面,如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长城资产也已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将在改制后分阶段落实。考虑到重资产业务的资本消耗高,在业务发展规划上,资产管理公司倾向于提高轻资产业务比重。

“资产证券化和第三方资产管理,都属于‘资产端’融资,也属于‘轻资本’业务,将是今后发展重点。这不仅是拓宽表外融资渠道的需要,也是适应‘大资管’时代的要求,降低资本消耗、创新发展的需要。”张晓松说。

随着“轻资产”转型,资产管理公司的资管业务快速增长。华融资产的资管和投资板块去年收入超过50.5亿元。长城资产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集团第三方资产管理余额487.8亿元,较年初增长24%。目前,华融资产已向港交所提交H股上市申请,长城资产的股改方案获批在即。

全牌照格局玩转资管业务

与单纯信托、券商、基金和保险的资管业务不同,金融全牌照的资产管理公司优势明显。目前,华融、长城、信达和东方均已搭建全牌照平台,拥有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多种金融牌照,如果能整合集团内金融平台的客户和运营系统,形成统一的大资管平台,将产生更多的协同效益。

“长城资产的发展方向是金融控股集团,而金控集团的核心要义在’协同’。集团协同并不是单纯的利润相加,而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通过集团综合经营、协同作战、交叉销售、融合创新,以及资源共享、客户共享、信息共享、品牌共享,做到‘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产出’,达到‘1+1大于2’的效果。我们不能将各牌照平台做成一个个毫无关联的‘小专卖店’,而要将其综合起来,与母公司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功能强大、服务优质的‘金融百货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张晓松说。

专家表示,与不良资产的收购处置相比,资管业务相对稳定,收益可持续性强。而且,新兴市场资管业务发展迅速。据预测,2020年,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规模将上升至16.2万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10%。四大资管公司借全牌照优势进军财富管理市场,可谓顺理成章。

对此,长城公司副总裁胡建忠表示,将充分利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平台的资金募集功能和通道功能,以“大协同”促进“大资管”发展壮大。此外,还将积极探索在不良资产领域的第三方资管,这是区别于同业的独特优势所在。

据悉,在资管业务发展规划方面,信达公司将“以不良资产经营为核心,通过协同多元化的业务平台”,重点发展“资产管理业务和特殊机遇投资”。长城公司将以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构建“大资管”,以并购重组为核心构建“大投行”,实现全牌照综合金融服务业务的“大协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