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谈
“医乃仁术,不能发病人之财”
——听国医大师张琪谈从医、聊医学、话养生
2015-08-07     □记者 闫睿 哈尔滨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琪,1922年生人,河北省乐亭县人,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著名中医理论家、临床家、教育家。2009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张琪“国医大师”称号。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记者如约见到了93岁高龄的我国首届“国医大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教授张琪。行医73年来,他恪守“医乃活人之道,不自欺亦不欺人”的信念,也深感“中医丢不得,但需结合临床、随时代而进”,在予人健康的同时,也丈量出从医的“获得感”。

谈从医:医乃活人之道,不自欺亦不欺人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者,如今每周一、三、五上午仍准时出诊,有时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

行医73年中,张琪曾作为寥寥无几的中医界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著书《脉学刍议》为中医脉学正言……但为患者诊病,始终是他最挂念的事。

“老百姓看病不容易,医乃仁术,治病救人,要见诸行动,要为病人着想,不能发病人之财。”张琪如是做,也这样带学生。

自幼随祖父母长大,张琪6岁时便在精通医典的祖父带领下,开始诵读《伤寒论》、《汤头歌诀》、《温病条辨》等医理图书。1938年,年仅16岁的张琪只身闯荡东北,辗转至哈尔滨。凭借好观察、喜学习、爱揣摩,20岁时就通过了汉医资格考试,开始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行医生涯。

1951年,为响应政府号召,他与人联合组建了哈尔滨市第四联合诊所,为工人诊病。那时的他虽然年轻,但医术精湛,深得业内外人士信任。

以1957年参与筹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现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为开端,张琪将肾病的治疗与研究作为主攻方向,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上世纪60年代初,便跻身黑龙江四大名医之列。改革开放后,张琪在医疗工作基础上,主持国家课题、培养研究生、出版著作,让更多的年轻医生学习中医知识,造福患病百姓。

翻开其写作的《临证经验荟要》,有这样一段话,“人命重于千金,于是勤奋尤加,白日出诊,夜间攻读,终岁以为常。医乃活人之道,予不自欺亦不欺人。”

即使功成名就、著作等身,张琪仍废寝忘食地工作,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对于一些来信、来电寻医问药的病人,他也总是认真回复,或调剂药方,或加油鼓劲。

张琪说,每当看到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治疗后可饮橘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病痛,步入坦途,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聊医学:中医丢不得,需结合临床、随时代而进

上世纪90年代,张琪与我国7位著名老中医先后两次上书中央,反映中医药领域存在的问题,呼吁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八老上书”成为佳话。

“中医是根,紧紧依靠,传统医学这棵大树才能繁茂。”张琪说,中医理论是从临床得来,反过来再指导临床实践。中医不应孤立研究某一脏器,而需结合临床,若在临床上有效,水平才会真正的提高。

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时代推动中医前进发展,就是要将西医的病与中医的证相结合,因辨病可补充辨证的不足。通过中医辨证,也能诊断好西医无法治疗的病。”张琪说。

曾有一位腿伸不直的患者,看了多家西医医院,也只能暂且被认为是神经官能症,而后来到张琪这里。“我反复琢磨,这是中医的拘挛。《伤寒论》中说,‘两脚拘挛,病在筋’,筋脉拘急不伸,足厥阴肝经络于巅顶,又见头痛。”张琪说,给病人服了几副芍药甘草汤和舒经活络的药,就可下地行走了。

有继承人总结出张琪的十大学术思想,分别是:首重经典,博采众家之长;证脉结合,以脉明理;内伤杂病,从五脏论治;疗肾病注意整体,而以脾肾为要;辨治疑难,以气血为纲;倡导顾护脾胃观;复合病证,宜用大方复法;方类类方,择善而审机裁变;药法与病证相合,活用平奇毒猛、对药群药;养生防病,贵在守恒有节。

“‘中医姓中’,还是要按照中医的模式培养中医。青年医生对中药使用没有老中医熟练,辨证论治不准确。究其根源是‘望闻问切’四诊不熟。”在日常的教学指导中,精于仲景学说的张琪善用辩证法指导临床用药,鼓励学生师古不泥古、继承创新、独树一帜,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四诊训练。

张琪说,随着时代发展,中医现代化是必须的,但对其的注解也需随时代而进。他以《伤寒论》为例说,文章本来很朴素,但注解文字却繁琐复杂,不易让人理解,尤其是西方人。“中医现代化不要弄太玄的东西,把道理说明白,要让有知识、懂科学的人一听就能理解。”

话养生:修养心神顺其自然,饮食搭配不能任性

“听说您现在还经常读书?”记者问。

“业精于勤荒于嬉。我空闲时还是喜欢看看书、写写字。大脑也喜欢活动。常动脑、写作可以锻炼思维、促进脑细胞活跃。”张琪说。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也时常不规律。对此,张琪说,不如意事常八九,要精神乐观、遇事不烦。传统医学把七情看作是伤害人体的内在因素,精神紧张、暴怒易生疾病,长寿者多数心胸开阔、精神舒畅。“生活中,对不如意之事,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绝不让其扰乱乐观气氛,经常使温馨的生活气氛在头脑中扎根。”

他引用《黄帝内经》中的“食欲有节”说,饮食习惯要营养顺其自然,既不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日常按时进餐、不吃太饱,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粗茶淡饭或者饥饿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张琪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五谷即稻、麦、薯、小米之类为主食,五果五畜五菜为副食。吃好“谷果畜菜”,也就吸收了人体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氨基酸等等,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任何想吃的东西也不多食,不想吃的食物也要吃一些。”

即使年逾90,张琪每天仍晨练一小时,做八段锦、三浴功。张琪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四肢肌肉力量逐渐减弱,特别是先从下肢开始,大腿无力不愿起步。而经常运动,可使肌纤维变粗且坚韧有力,新陈代谢改善,动作灵活,耐力增强。

“锻炼不单练形体,更是锻炼精神。要依据个人体力适度,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可益寿延年,但须持之以恒。”一如整个采访过程,张琪以儒家之“仁心”修养心神,向记者道出了“调畅情志,静心寡欲,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十六字心得。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