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上接第一版)
2015-08-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本来出租车牌照是没有价值的,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实利阶层,一线司机不挣钱,挣钱的是出租车公司和个人牌照拥有者,一张牌照在私下转让时竟然卖到100多万,这部分收入并未被地方政府收取,地方政府却背负骂名并且要给司机燃油补贴,这是出租车行业最荒唐所在。

上海出租汽车暨租赁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石景明表示,上海市政府没有从出租车牌照上收钱,只要企业达到一定条件就发牌照。鼎盛时上海有五六百家出租车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到现在只有110家左右。虽然从政府层面没有对牌照收过钱,但是企业间通过收购,对牌照产生了费用。

在采访中,多名司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抱怨出租车公司坐享垄断利益。“北京出租车是六年报废,出租车公司通过集团采购一辆车的价格可以低至5万多元,六年后卖二手车的钱加上政府对车辆报废的补贴有2万多元,一台出租车的成本只有三四万元。单班车每月份子钱是5175元,也就是说一年的份子钱就可以把车钱挣回来了,剩下那五年减去基本开支就是净利润,就是坐地收钱。”北京北方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的一位司机给记者算账。

“每天一睁眼,就欠公司200块钱的‘份子钱’。一天跑300多公里,是极限了,一个月也就五六千块钱,每天收入里面‘份子钱’、油钱、个人所得各占三分之一。”北京市通州益源出租汽车公司杨师傅告诉记者。公开数据显示,该公司是北京市通州区交通局下属企业,目前有五十多辆出租车,注册员工人数为75人。

当前出租车司机的劳动和收入不平衡,有专家直言,“份子钱”每月收800元就行了,因为出租车公司实际上发挥的是行业协会的作用,而它还在牟利,这是悖论。

对于放开数量管控,行业内也存在不同声音。新月出租车公司副总经理王学强表示,北京出租车行业的利润是每年5个亿,目前出租车行业面临生存压力,我们有7100辆车,占行业11%,目前出租车数量不少,北京出租车没到增加条件。

除了不增加牌照,出租车运价数年不调整也被认为是行业怪象。“现在出租车运价太便宜了,加剧了供求矛盾。我们公司1988年成立时,是10元起步价。这么多年过去了,增长不明显。”中国出租车协会副会长、上海大众交通董事长杨国平认为,运价不调整,尤其不能随着高峰、低谷波动,造成司机在高峰期不出车、“歇窝”,进一步加剧了打车难。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地方上对出租车的经营权、经营期限规定千差万别,有的是无偿取得,有的是拍卖取得,有的无限期使用,有的规定了使用期限。“我有两个出租车车牌传给儿子,这比给他房子强,房子是70年产权,出租车牌照是永久,把车包出去每月能收小一万元。”石家庄一个出租车个体户表示。

消息人士表示,牌照问题涉及出租车改革的核心问题,交通部拟定的原则是,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牌照就可以无偿取得,对于使用期限进行限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