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从十三朝古都西安城西的丝绸群雕驾车出发,沿312国道向西北驰去,麦浪翻滚的八百里秦川疾速地向后隐退着。当进入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乾县境内时,巍峨高耸的奶头山映入眼帘,这里是驰名中外的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县因乾陵而得名,乾陵已成为乾县的标志。
登上乾陵主峰之巅,远眺关中平原,但见天高云低,山川似锦,田园如画,麦浪翻滚,千村万堡,如舟在水。滔滔渭水如银带逶迤天际,巍巍秦岭似巨龙横卧于天地之间,令人心醉神迷,把酒临风,不由发思古之幽情。
承载5000年华夏文明造就2000载历史名城
乾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乾地好 畤是轩辕黄帝祭祀天地的圣地,人文初祖黄帝点燃的幽幽香火,向世界昭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揭示了华夏文明的前途和潜在力。可以这样说,黄帝在这里开启了中华文明史的先河。
考古发现,乾县境内有古遗址88处,其中从原始时代到秦汉时期古村落遗址共30余处。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境内的郭村遗址、上陆陌遗址、秦家庄遗址、周张遗址、河里范家遗址、北郑遗址、淡头董家遗址等,都是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有3处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记载,乾地在夏、商时期为雍州之域,周太王徙居岐阳为岐州属地,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秦始皇曾追斩嫪毒于好畤,并在乾地建有梁山宫、甘泉宫。大秦帝国建都咸阳畤好畤地居都城近郊,又当陕甘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11世纪的2000多年里,乾县一直为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重地。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数百年征战,惊心动魄,这里的每一个村庄,都飘散着古战场的硝烟;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历史的血脉;这里记载着先民满含辛酸的奋斗历程;这里谱写着可歌可泣的民族英烈的感人故事。也正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乾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品格。
公元684年,唐高宗李治埋葬在这里。因陵墓位于唐王朝都城长安西北方,在八卦中属于“乾”位,《周易》中称乾为“天”,为父,故得名乾陵。
同年,分好畤、礼泉、始平、武功、永寿五县地设立奉天县,将县城搬迁到乾陵脚下、漠谷河畔(即现在乾县城址)。从此,奉天县就成了唐王室的祭祖之地,皇亲贵胄,络绎而至,奉天县城,世所瞩目。近百年的皇室祭祖、宫廷生活习俗的熏染,对乾地百姓的文化生活和民风民俗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初建的奉天县城,周仅五里。建中元年(780),唐德宗称帝数月之后,术士桑道茂谏言:“陛下不出数年,暂有离宫之难,臣观奉天有天子气,宜高大其城,以备非常。”(《资治通鉴》)德宗采纳了桑道茂的建言,诏京兆尹(掌治京师的官)严郢带领神策军“发丁数千,杂六军之士,筑奉天城。”围绕旧城加修了周十里、高三丈二尺的外城,并修了深二丈、阔三丈的护城河。从此,乾城有了内外城之分,内城称子城,外城称罗城。后子城倾塌,今城即罗城。
奉天城按桑道茂意取象玄武,故筑以龟形。北城狭长伸出,谓之龟颈,瓮城即龟头,南门短秃为龟尾,东门、西门、小东门、小西门为龟之四足。城内南、北什字高突,酷似隆起的龟背,纵横街巷,宛若龟背上的花纹图案。在古代,龟是祥瑞、长寿的象征,当时筑城以龟,旨在企求祥和、安定、康乐是显而易见的。
史载,历代对城墙做过多次修复加固,至明万历年间,城内建筑格局基本定型,有“九楼八涝池,七十二个半巷子”之称。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城墙尚保存完善,50年代后拆毁。现仅存龟首和西部半壁残垣,但其高大雄奇仍可见一斑 。
乾县因历史文化悠久,龟城别具一格,乾陵名播中外,文物遗存丰富而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风水宝地人杰地灵
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有人说乾县是风水宝地,这话不无道理,因为自隋唐以来,就有四个帝王的三座陵墓选在了乾县。这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乾陵、隋恭帝杨侑的庄陵和唐僖宗李儇的靖陵。还有散布在全县各地众多的汉代高冢,这无疑也是那些达官显贵们的墓地。唐德宗的国师桑道茂,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也将自己的墓地选在了乾县城的南门外。
正是这样的风水宝地,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灿烂的民间文化艺术,诞生了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
这里,曾是佛教最早的传入地之一,境内有兴国寺、铁佛寺、化度寺、弥陀寺等著名寺院14座。
这里,留下了诸多古代先贤的足迹,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曾西游到秦地,隐居乾县梁山以北的庄子塬,著成《南华经》。
这里,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元代乾州人杨奂才华横溢,考中状元,深受宰相耶律楚材器重,曾任河南路课税长官兼廉访史,告老还乡后创立“紫阳书院”,被誉为“关西夫子”。
(下转第六版)
乾州赋
□程海
乾州,雍州之域,好畤之府。贵居乾位,譬如北辰。大哉乾元,黄帝祭天;位乎天德,秦公建殿。北辰梁山,仰六盘山之崔巍,望五凤之秀巘,感朔风之凌劲,叹黄土之逶迤;南俯渭水,接楼观之紫气,眺终南之嵯峨,观长安之灯火,惊太白之积雪。
白麟走于麟沟,神雀集于城北。吉水澈而潜龙举,瑞云浮而五凤飞。若非元亨之地,唐李治安肯择陵;未属利贞之野,武媚娘岂愿同眠?帝辇常巡,兵家必争,食采之邑,耕读之乡。陆贾呈辩于陆陌,杜甫哭父于州府。长风吹歌,绿漪流文;才俊雾列,名辈星布。
待三月春归,漠谷涛翠,四野花发,燕剪新柳,蜂蝶叼香;时值九月,满山柿林,艳若春葩。画舸长而秋水短,一鹤翔而万木低。水库鱼肥,膝下儿壮。禾稼万顷,引玉笛漫吹平野;仓廪百里,催锣鼓爆敲千村。日暮灯放,乾州四宝,街衢流香;月斜柳梢,豆蔻女儿,人约黄昏。
膏腴之地,诗书之乡。俯龟城而诗兴遄飞,临乳陵而清歌劲发。无限山河,千秋感慨。烽火殷周一抔土,风雨汉唐半壶茶。石苔锁龙碑,棘草埋金冠。世易时移,陵谷沧桑。高冠道士,难知百世兴废;白云禅客,岂料万年盈虚!日下石牛,始觉时光倥偬;叶凋阳峪,更生奋发之心!
嗟乎,时光飞箭,青史待人。四方游子,梦回桑梓之地;热血男儿,谁无报乡之心。更有皓首父老,沐风田亩;红颜儿女,科技兴业,才人代有,豪俊辈出。蓄势待发,气如虹霓。指宏图于山泽,起锦绣于僻壤。明日乾州,敢无辉光乎?!
本期稿件除署名外,均由乾县县委宣传部袁富民、张高峰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