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安县城出发,往东南车行18公里,就到达夕佳山古民居。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隐约可见深院高墙,飞檐黛瓦。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夕佳山民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占地1万多平方米,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传统文化的大宝库”、“天然鹭鸟公园”、“川南农耕文化的缩影”。经清、民国期间几次较大的修葺,保存完整。《草莽英雄》、《傻儿师长》等30余部电影、电视剧、专题片曾先后在这里取景、拍摄。
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远山脉,北临层层浅丘,有“千人拱手,万山来朝”的气势。传说,夕佳山古民居创建人黄应江在始建庄园时,请来风水先生看了地形后说,青龙、白虎、朱雀3个方位均气势宏大,唯宅后玄武太矮,建议在宅基后垒土造山,以壮玄武,或广植树木,可招吉祥。黄应江听后采纳了这一种建议,在宅后广植桢楠。楠木成林之后,引来群群白鹭安营筑巢,繁衍后代。每逢阳春三月,鹭鸟回归,热闹非凡。傍晚,夕阳西照,千鸟归林,一如陶渊明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的意境,“夕佳山”因而得名。
夕佳山民居由对称的四合院组成,粉墙黛瓦,雕梁画栋,彩绘飞金,富丽堂皇,四周有高墙环绕,四角设有碉楼。据介绍,民居共有房屋123间,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向左右两边展开,主次分明,开合有序,组成一个个用途各异的四合院,整个布局形如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停在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
跨进石狮把守的大门,进入第一进院落,迎着前宽后窄的九级石阶登堂入室,便是主人会见宾朋的前厅。穿过前厅,便进入第二院落,一块“三凤联飞”的横匾悬挂在后厅正门之上,据说黄氏家庭在清代有3名子弟同时考中秀才,地方贤达镌此匾相赠。
后厅的左边,依次展开的是工字厅、经堂、戏台、中客厅、书房、琴房、学馆及后花园、西花园(沁园)。各个厅堂依次级级上升,暗寓“步步高升”之意。右边的院落,则是下客厅、小姐楼、餐厅、厨房、仓库、工房等,系庄园的晚辈、佣人、佃户等居住的地方,格调也要低些。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样的布局反映了中华民族“左贵于右”的习尚,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
穿过工字厅,转过一道屏风,便是古戏台,戏台前的宽阔长廊,即是观看席。上戏台须登七级台阶,台阶的左右两边木栏上,有两幅取自戏剧故事的木刻图画,均为大家熟悉的内容:一为《西厢记》,一为《白蛇传》。戏台通过一道圆门与后花园相通,坐在台下,可见园中有园,戏中有景。出圆门,过小桥,进入后花园,园内古榕参天,黄桷飘香,桃红柳绿,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书房、琴房便在园内。透过圆门和开窗墙,可见沁园小景,遥远幽深,极富江南园林特色,园中一株参天古榕树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抱,树根相连,暗寓“中(棕)庸(榕)之道”。
民居建筑均饰以雕刻雕塑,描金绘彩,挂匾悬对,十分精美,富含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无论门窗、脊顶、斜撑、柱础、墙饰,还是木刻、石雕,制作都极具匠心,手法细腻,具有深刻的寓意。
1988年,经省、市、县编委批准,成立“四川省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截至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150多万人次,深受海内外游人的青睐。2010年起,夕佳山古民居和国立剧专江安旧址一起获得国家财政部批准,免费向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