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医生“挑战”春雨医生
互联网医疗步入转型期
2015-10-23     □记者 曾亮亮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10月18日,互联网医疗领域发生了两件大事。滴滴医生横空出生,同一天,春雨医生“被黑”,两家提供“医生”服务业务的公司自然的被联系在一起。

10月18、19日两天,由阿里健康、名医主刀、滴滴出行三方合作推出了免费送医上门活动。打开滴滴出行APP后,在顺风车、快车右侧看见“叫医生”的选项,当用户处在上门医生的服务范围时,即能看到滴滴医生专车信息。用户点击呼叫医生发出请求后,便会接到医生的电话沟通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确认需要上门服务后,医生会在第一时间搭乘带有“滴滴医生”车贴的滴滴专车上门服务。如果遇到上门无法解决的病患,在征求用户意见后专车将送患者到医生所在医院,经由绿色通道继续接受治疗。

据悉,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时间里,滴滴出行APP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超过2000人次的医生上门预约订单,实际提供了40余次上门服务,并在12座活动城市送出2000个阿里健康药箱。

阿里健康表示,此次送医生上门的活动激发了市场的潜在需求,一部分行动不便和工作繁忙的城市居民确实有上门医疗服务的需要。目前,阿里健康已经考虑将送医上门服务常态化,并通过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逐步形成服务的标准化流程。

无巧不成书,在滴滴医生试点的同一天,微信圈里疯狂传播一篇文章《论春雨医生的倒掉》,关于春雨医生的倒闭传闻甚嚣尘上。难道滴滴医生推行的模式,已挑战了春雨医生的商业模式?

2011年的夏天,张锐、光辉、柏毅一起创作了春雨医生1.0版本,坚信人类为拥有健康生命所做的一切探索和努力都可以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去呈现。7月,春雨医生正式上线,推出轻问诊服务并赢得首批用户;但同时也让春雨医生面临着用户体验不完整以及来自传统医疗体系的挑战两大问题。

春雨医生倒闭传闻所持的质疑观点,主要来自其今年上半年推出的线下诊所策略。春雨医生曾用在线轻问诊收获了第一批用户,随后推出的私人医生服务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粘性,而今年春雨医生宣布将开设线下诊所,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春雨医生发布澄清声明称,由于发展太快,影响的领域太多,有些同行可能感到不适和困扰。春雨医生创始人及CEO张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其他公司花了300万投入渠道制造的炒作事件。他说,目前春雨医生已经有154家线下诊所开始运转,春雨医生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开到300家,明年年底开到1000家。

一个提供上门送医服务,一个提供在线问诊、线下诊所,都意味着过去的互联网医疗正在发生转型。

自2011年互联网医疗概念引入国内后,好大夫发布了APP产品,较早介入互联网医疗领域。紧接着,春雨掌上医生、丁香园相继问世,而后,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普及和热钱涌入,互联网医疗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尤其是在2014年,有报道称,互联网医疗企业在当年的融资案例,是过去5年里融资案例总和的近3倍。

不过,在热钱涌入的同时,互联网医疗也在考虑转型。因为互联网医疗的从业者们见到,仅靠互联网的鼓吹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效益,必须与传统医疗相互嫁接才能获得实在的业绩。2014年,丁香园即宣布建设线下全科诊所;今年3月,阿里健康向18万家诊所伸出橄榄枝;几乎同时,挂号网也推出了微医产品,宣布进入团队医疗阶段;今年5月“轻问诊”平台春雨医生也宣称开办或合作线下诊所计划。

村夫日记创始人赵衡表示,医生上门服务如果可以和一部分大公司的健康管理计划相结合,为企业级客户提供服务,将能提高医生上门的效率,同时也方便企业员工享受更好的健康服务。阿里健康相关人士也透露,除了在满足高端人群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外,未来可以考虑同社区医院合作推出家庭医生服务,将有效解决慢性病患者和长期取药人士的就诊难问题,也有望降低医生上门服务的成本。

其实,这也是春雨医生所想。春雨医生并不局限于自建诊所,还通过合作制、托管制、加盟制这三种方式同时运作,后三种形式都采取轻资产模式。据张锐透露,在加盟制上,今年和明年春雨会在武汉和北京开设两家旗舰店,在诊所形态背后与商业保险打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