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制度、税收制度。可以预判,未来5年我国将基本完成既定的财税改革目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并改善财政收支方式和结构,市场将迎来巨大红利。
在财政支出方面,优化支出方式和结构将是未来5年主线。
首先,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和多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十三五”期间需要财政花钱的地方会更多,在这种态势下,积极财政政策总基调料将不变,扩大财政支出的扩张趋势也将继续保持不变。作为“十三五”的第一年,明年财政赤字率水平或较今年有所上升。
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增长功能日益凸显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向基建投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11676亿元,增长27.5%;交通运输支出8915亿元,增长22.3%。今年三批共计3.2万亿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落实,确定超8000亿元投资额的PPP示范项目均投向基础设施领域。未来5年财政支出将延续这一态势,从而持续改善基建投资资金面。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领域无疑是巨大的投资风口。
其次,“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由于我国预算对收入不再制定硬目标,因而未来预算的着力点将主要集中在财政支出方面。由此可知,“十三五”期间除了扩大支出规模外,还将进一步着力改善支出方式和结构。而“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则可以使得财政支出预算与政策意图更紧密结合,为实施长周期的项目铺平道路。项目与资金期限不匹配、规划不科学等问题将得到解决,环保、基建、交通、能源等从事长周期项目的行业有望迎来改革红利。
此外,财政支出方式和结构的转变还体现在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创新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各地PPP项目总投资已高达3.4万亿元。未来5年,随着PPP的进一步发展成熟,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等领域将迎来巨大市场机遇。
除了财政支出的改善和优化,未来5年财政收入方面也将迎来显著变革,从而极大释放市场和企业的活力。
建立现代税收制度是财政收入改革的核心。“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税种科学、结构优化、法律健全、规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税收制度。税制改革的基本行动路线就是减间接税、增直接税,通过一减一增实现中国税制结构的优化。“十三五”期间,一方面,我国直接税比重增加、间接税比重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改善实体经济资金面,从而显著提升市场活力;另一方面,在“十三五”规划强调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指导理念下,不排除会给科技创新类、节能环保类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