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部门禁牧 林业部门扶持
青海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
2015-11-09     □记者 张涛 张大川 央秀达珍 西宁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当地村民向记者介绍,这是豆拉用来开垦草场的工具之一。记者 张大川 摄

在2014年被纳入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的青海省共和县,一处3.9万亩禁牧草场被违规流转,目前已有2700亩草皮被机械设备铲除并推平,以承担政府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的名义种植枸杞和杨树。然而记者日前实地调查了解到,这里的生态经济林因成活率太低验收不合格,原生态植被失去后导致砾石裸露、黄沙泛起。

一边是农牧部门推行的草场不允许放牧及流转的“禁牧令”,一边是林业部门推行的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后者为何堂而皇之地将前者推翻?所谓的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为何导致生态“雪上加霜”?的确值得反思。

当地政府违规流转禁牧草场

在紧临国家重点水电建设工程——龙羊峡水电站库区的共和县纳木河草原,自2011年9月开始实行禁牧,国家给予牧民每亩草场每年9.67元的补助。

地处纳木河草原的共和县龙羊峡镇曹多隆村的11.3万亩草场禁牧后,牧民主要靠吃国家补助和外出打工过日子。

2014年5月8日,曹多隆村委会与本县切吉乡洼合村村民豆拉签订了一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合同规定,曹多隆村地处纳木河的3.9万亩草场以每亩一年1元的价格承包给豆拉,承包期30年。草场流转后,用途是“林果、旅游”。

“按照草原保护政策,禁牧草场要求是保持原生态,既不允许放牧,也不允许流转改变其形态。”共和县农牧局草原站站长李鸿林说。

记者发现,在合同的末页,有共和县龙羊峡镇人民政府的盖章。龙羊峡镇镇长王德荣说,具体当初是谁负责这件事我记不清楚了,但是即使现在来看,这章还是应该盖,流转承包这是个好事儿。

王德荣所说的“好事儿”,是因为承包人豆拉2014年申请了生态经济林扶持项目。

据共和县环保林业局副局长王东飚说,在承包的草场里,种植了1000亩枸杞生态经济林和200亩杨树公益林。枸杞经济林国家每亩一次性补贴750元,公益林国家每亩一次性补贴1200元。

“生态经济林既有防沙治沙的生态效益,也有增加当地人经济收入、带动当地人搞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王东飚说,当然豆拉在合同中提到的在生态经济林中搞“旅游”目前是未经批准的。

禁牧草场严重被毁

据曹多隆村石万晏等村民代表说,豆拉注册了“共和河源枸杞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开进大型装载机3台,挖掘机大、小各1台,农用拖拉机3台,对已实施禁牧还草的原生态草场进行了开垦。截至今年3月,已将2700亩草场予以开垦,种植林木。

记者驱车行进在豆拉所开垦的区域,放眼望去,近乎戈壁。虽是秋季,这“戈壁滩”与周边的荒漠化草原仍然形成鲜明对比。

当地村民把记者领到豆拉所种植的枸杞前,如果不低头仔细寻觅,很难发现枝条枯白瘦小的枸杞苗。道路两侧栽种的杨树公益林,东倒西歪,情况也极为惨淡。

“绝大多数的枸杞已经枯死,无半点存活可能。”村民张富成说。

“林业部门今年在验收豆拉所种植的枸杞林和公益林时,成活率只有20%左右,不合格。”王东飚说。

一些村民议论说,豆拉的目的很可能就是靠关系套取国家林业扶持项目,从中牟利。

石万晏等村民代表还反映,这份合同是现任村支书张彦军在去年担任村主任时,在未广泛征求村民代表意见的情况下签订的。村民为此与豆拉就撤销该合同、收回其所承包的草场进行协商,协商未果,遂将情况反映给龙羊峡镇政府、共和县委、县政府。

今年5月13日,按捺不住的200多村民前往现场,阻止施工。引发了村民抜毁树木4000多株,损坏临时房屋7间的群体事件。目前仍有7名村民被刑拘。

事发之后,龙羊峡镇政府以“在未征求大多数群众同意的情况下,草率签订草场承包合同,导致2015年5月13日发生因合同承包纠纷引发的严重群体性事件”为由,给予曹多隆村党支部书记张彦军停职等候处理的决定,此后再无下文。

近日,记者在纳木河草场看到,这里一片狼藉,豆拉铺设的滴灌管道也被破坏。一些村民说,由于天气转冷,施工队已撤出现场。另外记者多次试图采访当事人豆拉,但打通电话后,他答复“一会儿回电话”,就没了结果。

取消“禁牧令”尚无先例

记者采访中发现,这一草场违规流转项目导致生态“雪上加霜”,教训沉痛。

农牧部门的“禁牧令”和林业部门的防沙治沙工程可不可能实现“双赢”?答案是肯定的。在禁牧区进行防沙治沙项目,林业部门有多重选择,而铲除原有草皮,在上面种植枸杞经济林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记者从共和县环保林业局了解到,林业部门每年都有灌木造林、乔木造林、公益林、生态经济林等多个项目。2014年,全县种植生态经济林1.04万亩,仅占所有项目累计造林面积的1/10左右。

记者在实地调研时发现,在豆拉的枸杞经济林旁边,就有当地林业部门的2500亩灌木林和176亩草沙障。虽然成活率也不高,但是实行林、草兼植,原生态的植被保存完好。

李鸿林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现在这片草场的形态已经发生改变,“禁牧令”没有坚守住,第一个五年禁牧期即将收官,接下来可能的路径是向上级申请取消“禁牧令”,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先例。

“曹多隆村民目前既享受着禁牧补贴,还能享受草场流转租金,这对村民来讲是件好事儿啊。”李鸿林说。

村民穆连益等人说,取消“禁牧令”简直是异想天开。即使未来取消“禁牧令”,一方面,本因为荒漠化而禁牧的纳木河草场,会因为再次开发而违背当初禁牧的初衷。另一方面,村民就失去了禁牧补贴,只剩可怜的土地租金。国家给予牧民每亩禁牧草场每年9.67元的补助,而豆拉给予牧民的只有每亩草场每年1元的租金。以目前的情况,豆拉也不会提高租金。

纳木河草场的“禁牧令”已经在各个相关部门的“这是一件好事儿”的口径下成为一纸空文。当下也唯有重新树立起“禁牧令”的尊严,做到令行禁止,才能妥善处理好纳木河草场的诸多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