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审计署发布公告显示,贵州、湖北、河南等5省的5个市县共有5.75万套已建成保障性住房闲置。网民认为,保障房闲置凸显部分基层官员对民生问题的漠视,以及一些惠民工程的落实远远不到位,建议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管、加大落实整改,同时完善细化民生项目监管制度,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凸显畸形政绩观
数万套已建成保障房闲置,给国家财政资金造成巨额浪费,不少网民对此表示不满。针对贵阳市政府随后回应是由于水电等基础设施未完善所致,网民也表示难以令人信服。
一些网民指出,保障房“开了头却煞不了尾”,根源仍在于一些地方、部门畸形的政绩观,即只求开工面积,不问投入使用;只求完成投资,疏于质量监管。
“保障房被闲置是权力冷漠的典型表现。”网民“知风”写到,从贵阳市3万套保障房落成后迟迟不能入住来看,可能是在相关考核指标下的勉为其难,只是为了保住政绩的草草了事。因此,那些即使入住的,因为廉租房质量差等问题,住户们每去一个部门投诉,都被搪塞去了另一部门,走了七八个部门也没能解决。在这种政府姿态里,权力对民众利益的冷漠十分明显。
加强审计监管
为铲除清除保障房闲置等现象,网民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民生项目的建设、管理、验收制度,强化政府责任意识,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我们应对保障房制度,乃至整个公共政策的基本思路进行反思。”网民“王亚煌”称,从政策评估来看,导致了这种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结局。因为其非但没有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反倒进一步拉大了个人财产差距。这充分说明了并不只是政策执行上存在漏洞那么简单,而是政策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
网民“郑端端”也表示,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房“空城计”问题,要对症下药。一方面,严格审计,重点清查,多措并举,让保障房真正起到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将“入住率”“满意率”等纳入保障房考核指标,地方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衡量保障房进展好坏、水平高低。不要只看开工数,也不能只看竣工数,而要看是否及时投入市场,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质量和服务群众是否满意。由此,倒逼政府积极作为,不再“虎头蛇尾”。
(记者 廖冰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