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研发新型艾滋病疫苗获进展
2015-12-04     □记者 朱涵 杭州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科学家通过生物矿化手段研发了一种能逃避体内预存抗体的增强型疫苗,为包括艾滋病疫苗在内的疫苗性能优化与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唐睿康研究团队、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凌团队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团队联手完成了这项研究。相关论文日前在线发表于材料科学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

2000年,美国默克公司研发了一种基于腺病毒载体的艾滋病疫苗,陈凌正是这一疫苗的第一发明人。这一艾滋病疫苗曾被行内专家寄予厚望,并在全球多地开展了多达6000人的试验,但最终于2007年中期宣告失败。

陈凌认为,大多数人体内存在的腺病毒抗体“中和”了作为艾滋病疫苗的腺病毒载体是疫苗失败的原因之一。

浙江大学唐睿康教授团队针对携带艾滋病抗原的腺病毒载体进行了改造。研究共同第一作者、浙大求是高等研究院王晓雨博士介绍,研究人员用生物矿化的方法,给疫苗“穿上”一层磷酸钙的薄膜外衣,让疫苗无法被体内的免疫预存抗体识别。

“如果没有这层磷酸钙外衣,腺病毒载体疫苗就如同在密布着抗体的环境中‘裸奔’,绝大部分疫苗在接触到细胞之前会被体内的抗体中和。” 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孙彩军博士说,经过“武装”的疫苗在避开体内防线、进入细胞后,细胞内的酸性环境很快又能让疫苗“破壳而出”,发挥功效。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随后在动物实验中证实,经改造的疫苗在小鼠体内显著地提高了HIV疫苗的免疫效果。

陈凌表示,这项研究从材料学的角度为疫苗的优化和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但病毒仿生矿化技术仍是一个新概念,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研究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入开展合作,研究这种矿化艾滋病疫苗的热稳定性、缓释作用、制剂方式等。由于腺病毒已被广泛作为基因治疗和多种疫苗载体,研究团队也将尝试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其他传染疾病的疫苗研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