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免费不是梦 发债市场大发展
2015-12-04     □张健 来源:经济参考报

高速免费不是梦政府补偿除瓶颈

深高速公告称,公司于11月30日与深圳交委签署调整协议,同意自2016年2月7日零时起,对旗下三条深圳市内高速公路南光高速、盐排高速和盐坝高速实施免费通行。深圳交委则根据相应的调整方式以现金对公司进行补偿。调整方案分两阶段实施,且第二阶段将有两种执行方案可选,总金额最低约76.52亿元,最高约96.88亿元。公告显示,2014年及2015年前9个月,拟调整路段的税后净利润总额分别为2.36亿元和1.6亿元。据介绍,拟调整路段的总收费里程约75.7公里,约占深高速按权益比例折算的所投资高等级公路收费里程总数的18.3%。调整路段的路费2014年及2015年前9个月的收入分别占公司相应期间营收19.3%和13.4%,经模拟计算的税后净利润分别占上市公司扣非净利润的24.5%及20.6%。

中国收费高速公路线路之多、收费之高,举世罕见,导致中国市场上物流成本“高高在上”,成为创新创业的最大障碍之一。许多年来,媒体和公众一再对高速公路高收费的状况提出批评,但是,让公路早日姓“公”的愿望远远没能实现;非但如此,一些高速公路还巧立名目,让收费时间大大延长。从体制上看,中国高速公路多数不是政府用财政的资金修筑的,而是用公司行为借贷修建的,其中不少还是上市公司。是公司就要盈利,高速公路高收费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而且很难停下来、减下来。怎么办?瓶颈只有政府能够打破,用财政的钱堵上盈利要求的“窟窿”。深高速的情况表明,这样做是可行的。但是想大面积推开、多数高速减免费用,短时间又是不现实的。只能呼吁更多财源富裕的地方政府多多做这类“善事”。

亏损央企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需政府助推

距离2015年结束还有最后一个月,对于今年前三季度还身处巨亏的上市央企而言,扭亏成为绕不过的课题。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306家上市央企及其旗下子公司中,出现亏损的公司达到67家。石化油服成为今年前三季度的“亏损王”,共计亏损约20.60亿元。紧随其后的是韶钢松山,前三季度亏损约17.83亿元。亏损排名前十的上市央企中,仅有两家亏损在9亿元左右,其余八家均在10亿元以上。这十家公司共计亏损135.24亿元,平均亏损额为13.5亿元。去年以亏损163亿元刷新央企亏损纪录的中国铝业,在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亏损,但是亏损额度有所收窄,最终亏损约9.3亿元。上述亏损的67家公司中,诸如有色、煤炭以及航运等传统行业成为业绩亏损的“重灾区”。

据说,钢铁、铝业类公司占到亏损公司的近30%,煤炭占到了近20%。亏损前十的公司中,仅钢铁类的企业就有三家。传统行业的严峻形势由此可见一斑。由于这些行业在整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就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它们的严重亏损格外令人担心。而且,由于重资产和加工能力专业化的局限,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慢,它们的转型困难重重,升级步步维艰。抱团取暖虽然能解一时之危,但当大家都不能存活时,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特别是某些严重依赖这些产业的地区和城市,遭受的困难可想而知。从大的形势看,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极其严重,即使经济形势有所恢复,也难以达到以往的“产销两旺”,因此,削减产能即使痛苦,也要壮士断臂。期盼政府要做的是,能够帮助困难企业做好社会保障网的编织,让企业消除后顾之忧,让职工消除后顾之忧。

上市公司发债规模大增资本市场满足多元需求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债市场火热一片。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发布发行可转债预案的上市公司有13家,拟发行规模达到269亿元;更多的上市公司发行一般公司债,今年以来一般公司债发行总规模逾1589亿元,比去年全年的703亿元增加1倍多;可交换债发行也开始增多,今年以来有7家企业发行了可交换债,发行总规模逾100亿元。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器、动力源。大致看来,资本市场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即直接圈钱和借钱。IPO就是直接圈钱,用于企业的发展。借钱可以从银行借,也可以从资本市场借。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借钱,就是把两个优势都调动起来,为进一步发展解决资金之需。因此,对多种形式的发债,应该鼓励,应该提倡创新。无论是可转换债券还是一般公司债,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交换债券的发行,丰富了融资渠道和金融品种,特别是由此盘活了存量资产。同时,由于可交换债券利率低,甚至零利率,有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一般公司债则相对简单,便于操作,从总额看,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发行一般公司债。从投资的角度看,敢借债、会用债的公司,至少对未来抱有信心,因而受到市场关注。

五亿元存货离奇消失造假有前科令人生疑

上海物贸11月30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业务部门于11月份进行日常存货检查时发现重大财产损失事项,经初步核查预计缺失的存货价值约为5亿元。公告称,公司业务部门于2015年11月份进行日常存货检查,在此项工作中,公司于11月30日发现无锡金属材料分公司以及上海物贸炉料有限公司存放于山西明迈特仓库的铬矿账面记录57.25万吨(无锡金属材料分公司存放数量为23.33万吨,上海物贸炉料有限公司存放数量为33.92万吨),经公司检查人员现场初步盘查仅剩余约24万吨。公司检查人员现场随即与对方交涉,对方口头回复称缺失部分系已投入山西明迈特自身的生产中使用。就山西明迈特的该行为,公司正在进一步与对方交涉,并将采取包括司法程序在内的一切可用措施追回公司损失。上市公司持有上海物贸炉料有限公司51%股权,山西明迈特持有上海物贸炉料有限公司49%股权。资料显示,上海物贸曾经有过财务造假的先例。

这是真正的“江湖大盗”,几十万吨的珍贵金属材料说没有就没有了。这么多的东西遗失,显然不是一两天的事,不是遇上盗贼那样简单的刑事案件,而是一个长期谋划、多人参与的行为。背后暴露的是企业管理的漏洞太多,太大。从体制上看,出事的企业是一个两方合资的企业,这里边估计还会有利益关系的纠缠。不管怎么说,出现这么大的遗失案,上市公司的责任难逃。特别是上海物贸还有多次财务造假的“前科”,让案情更加扑朔迷离。是真遗失,还是为造假账“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有这些困惑,指望公司自查自净难度太大,有关监察部门介入才是发现真相的前提条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