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
明年经济势头会比今年好一点
2015-12-11     □记者 金辉 李静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誉院长厉以宁在近日举行的“2015搜狐财经年会:新风口新引擎”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需要通过改革来改变,改革要慢慢来,不能急。2016年经济可能还是在困难中前进,但势头比今年要好一点。

厉以宁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产值突破了GDP的50%,这是一个开始。另外一个大问题摆在中国面前:工业化尚未完成。

“工业化完成的主要标志在哪里?根据很多经济学家的研究,工业化完成的主要标志是高端的、成套装备的制造业居世界领先地位。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距离。不要讲高端制造业,就是一般的成套装备的制造业,我们在世界上也还没有占到重要位置。”厉以宁举例说,有建设新工厂的信息出来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到哪里去买设备。人们首先考虑的都是,到德国、日本、美国,还有意大利去采购设备,很少听到人们反映,我们要在北京买、天津买、上海买、广州买。因为中国的成套设备虽然在很多方面是取得了成就,但还有很多方面落后于世界发达水平。所以我们在进入第三产业占GDP一半以上的位置时,绝对不要放弃继续工业化,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而工业化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创新。

厉以宁进一步表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走市场化经济道路,一定要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规范的宏观经济调控在两个方面:需求端的调控和供给端的调控。

两个调控有区别。需求方面的调控主要是刺激或者抑制总需求,无论是刺激还是抑制,都要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来解决。需求调控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被认为是短期或者近期的调控,因为它见效快。供给方面的调控不是这样,供给调控被认为是中期调控,它涉及发展方式的转变、部门结构的调整,还包括技术水平的提高。我们过去强调需求调控为主,现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的调控要并重。

从需求端调控转到供给方面的调控,会碰到一系列难题,需要加大改革的速度和力度。转变发展方式讲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关停并转,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会有工人下岗失业。这次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经济所有制改革的时候就指出,国家不设比例,是什么就是什么,只有某些专门行业需要国家控股。而且也说,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稳定,不裁员。20世纪90年代改革减员增效,下岗裁员,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改革的买单由下岗员工来承担,这不合理。所以这次讲不裁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吸收更多工人上岗,增加收入。这个方针是对的,这就是供给方面的改革。

供给方面改革重点是加大对短板行业的投资。“短板行业如果不加强投资,怎么创新?创新最大的困难在哪里?许多创新是需要不断实验的,而实验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失败,所以,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失败过程中不断为创新者提供一些帮助,比如税收的减免,提供各种空间,这对中国来说也是一个从供给方面发力的主要方面。”一定要知道,供给方面的发力与需求方面的发力是相互拉动、相互影响的,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为什么相互影响?因为扩大需求就需要用财政政策跟信贷政策,供给的增加又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结构的调整、部门结构的调整等等来实现,这些都需要投资。

“需求方面政策的调整见效快,供给方面的调整见效慢,但它是中期的调整任务,在调整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双方的互动。”厉以宁认为,加强互动两个措施最重要。第一,不能用过去那种大水漫灌的方式,应该实施定向调控。比如扶贫,现在的扶贫跟过去就不一样了,现在的扶贫是“滴灌”,看准了滴水,而不是大水漫灌,这就见效了。定向调控对供给方面的调控也是这样的,支持什么行业,不支持什么行业,哪些行业可以多给贷款,哪些行业没有贷款。

厉以宁指出,为了使长期、中长期结构调整到位,必须要培养人才。在现有的基础上,供给调控遇到三个不足:第一,资本不足。供给调控要建新工厂、建高铁、高速公路、港口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如何筹集是个大问题。第二,公共设施不足。物流、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这些都很紧张,这里的问题是怎样把资源供给问题解决好。第三,熟练工人、技术人才、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也需要解决,但是没法短期完成。

厉以宁说,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是最近十来年发展方式未变,追求GDP的数量扩张性增长造成的恶果。所以我们可以说,2016年经济可能还是在困难中前进,但势头比今年要好一点。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还要看“十三五”规划能贯彻到什么程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