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小城的绿色发展
2015-12-21     □记者 孙志平 黄浩铭 南宁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初冬时节,地处桂北山区的资源县仍然是山花烂漫、绿树葱葱。这座森林覆盖率达79%左右,被誉为“绿野仙都”的小城立足生态优良、自然资源丰富以及同时拥有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坐拥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银竹老山自治区自然保护区,横跨资江和浔江两大水系,自然资源丰富的资源县也曾走过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老路,全县最多时大大小小木材加工厂有140多家,以粗放式的开山采伐为主要发展方式,资源消耗的年均增长远高于全国水平。

1995年起,资源县审时度势,明确了发展思路,“走生态、循环、低碳、高效的绿色发展道路”,成为资源县随后20年的发展战略。

资源县委书记文飞说,按照林木生长量和消耗量,上级给县里面的砍伐指标是13万立方米,作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县的资源县主动算好生态账,把砍伐指标控制在5万立方米以内。“今年只用了3万多立方米,除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水源涵养公益林的树木一棵都不许砍。”

木材砍伐做“减法”,生态公益林则做“加法”。资源县林地面积248万亩,公益林划了124万亩。2011年以来,该县还新造林12.2万亩,义务植树216万株,建设村屯绿化点78个。

保护青山绿水并不是以牺牲经济建设为代价,在严控林木砍伐的同时,资源县大力开发利用境内近百万亩毛竹林,毛竹3年即可成才,是一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可再生资源。

大到竹制衣柜、竹制桌椅,小到竹制键盘、竹制烟灰缸……在资源县桂族竹业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内,一系列围绕着毛竹做文章的产品琳琅满目。厂房内,工人们正在把一条条毛竹压制成装饰材料板、竹制地板等,然后准备装车运往广东、浙江、山东等地。

“我们每年的产值2000万元以上,订单式生产,完全不愁销路。”公司负责人马刚说。在资源县,像这样的竹制品深加工企业有10多家。

保护好生态的同时如何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当地把眼光放在了发展生态农业上。

如今,资源县红提种植6.38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提生产基地,“资源红提”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广西红提村”中峰镇大庄田村,农民建起了一座座被当地人称为“提子楼”的漂亮楼房,成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作为广西无公害蔬菜和红提生产示范基地,资源县目前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16万余亩,发展竹鼠、冷水鱼、七彩山鸡、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场600多个,年总产值15亿余元。

此外,资源县境内山清水秀,石奇林幽,集名山、名江、名瀑于一体。作为广西首批优秀旅游县,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特点突出,是全国唯一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完美结合地,在大桂林旅游圈中独树一帜。

资源县县长韦绍艺表示,资源县抓住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契机,加大旅游硬件设施建设和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投资3亿多元对天门山、八角寨五排河等景区升级改造。今年1至6月,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22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73亿元。

在严格制定相关环保要求基础上,该县引进大型的精深加工石材企业,实现建材、矿冶清洁生产,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资源县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的发展之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