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超市”一年干四年的活 “双轮驱动”跑出改革加速度
贵州运用大数据创新政府公共服务
2016-01-06     □记者 王念 潘德鑫 贵阳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贵州省探索设立公共服务中心,大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同步的政府服务新模式。相比于其他省级公共服务中心,贵州最大的亮点是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公共服务这样的技术创新,既实现公共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动作方式,向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互动和数据资源共享互认转变。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心不仅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效能,而且“省时省力省钱”效果明显,切实将权力运行装进了“数据铁笼”,群众满意度高。

“服务超市”一年干四年的活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分别于2014年6月和12月正式挂牌运行,合称为贵州省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充分发挥集成服务优势,着力构建“审批服务一站式、资源交易一系统、公共服务一条龙”的大服务格局。因服务种类齐全,中心被不少办事企业和群众称为“服务超市”。

“进驻中心6个月,林业厅窗口共受理申报材料643件,到达过去几年年均受理量的2倍多。按这个审批速度下去,我们现在1年可以干4年的活。”贵州省林业厅服务窗口的首席代表姚祖岩说,以前群众是“穿着衬衣申请,裹着棉袄领证”,现在很多都能当场办结。

记者采访了解到,入驻中心的部门均承诺行政审批事项的平均办结时限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50%以上。中心运行半年来,大部分行政审批事项的实际办结时限仅为法定办结时限的10%左右,当场办结率与在原单位办理相比大幅提升,有的部门即时办结率达90%以上。

记者在贵州省卫生计生委窗口了解到,贵州省人民医院一次申请办理50个放射工作人员证,按照分工,窗口人员当天分别完成了受理、上网登记、审核、审批、制证、发证工作,仅用3个小时完成了原来1个月都干不完的活。

“这样的速度,以前想都不敢想”。贵州省粮油质检站负责人袁毅对审批“一直要等”的看法今年也得到了转变。该站的实验室资质证书每3年需送到贵州省质监局审批一次。“因为属于‘经常性’审批事项,即便我们每次都会把材料备齐,也至少要花20多天的时间。今年的审批,只用了3天。”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张洪告诉记者,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不仅缩短了办结时限,提高了服务效率,还节省了交易成本。中心于2014年10月正式实施远程电子交易工作,贵州省的矿业权出让转让、排污权、法院罚没物资等项目实现了从注册、报名、保证金交纳、报价、限时竞价、成交确认的全过程网上运行,远程电子竞价系统建立运行半年时间,共完成各类电子交易项目253宗,交易金额达155亿元,增值资金达4.5亿余元。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各类交易2268宗,交易金额到1080亿元,宗数和金额均超过其他省级交易中心。由于取消了所有项目的交易服务费,中心运行1年为交易各方节约成本4600余万元,集中进场交易为国家节约和增值资金19.8亿元。

保障服务效率和交易公平

贵州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合一、前台后台贯通、纵向横向联动、“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同步的政府服务新模式,多项措施均取得明显效果。

第一,集中进驻充分授权,打通“最先一公里”。贵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把具有行政审批权的56家省级部门和308项行政许可、26项非行政许可、407项行政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在中心公开办理和集中管理。公共资源交易中把原分散在各级行政部门的省级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6大类139项交易项目全部集中到中心平台进行统一交易,实现了入场交易种类全覆盖。

为真正实现“一站式审批”,贵州省要求进驻部门将全部行政许可权充分授予窗口人员,特别是将许可决定权充分授予窗口首席代表,确保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全部环节在中心窗口完成,统一使用部门行政审批专用章,避免把中心当“收发室”“只挂号不看病”等情况。

姚祖岩说:“林业厅驻中心之前受理行政审批的工作人员有36人,每项审批至少要走5个环节、盖6颗公章,我们也是经常拿着材料楼上楼下跑。现在窗口虽然只有5个人,但审批环节变少,一颗公章就能搞定。”

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应用掌上移动审批管理系统,把所有政府公共服务全过程搬到互联网上,让数据多跑、群众少跑;让电子文档多跑、纸质文档少跑,促进办事由“群众跑”向“干部跑”,再“往上跑”的转变。

第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打通“最后一公里”。贵州围绕实现政务服务对象覆盖全省所有群众和企业,以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权力推动政务服务项基层群众延伸。目前,贵州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1个省级、9个市(州)和贵安新区共11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部建成使用。

贵州省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体大厅融合网上办事大厅,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省、虚实结合”的综合政务服务、交易服务网络正加快形成。

2015年11月30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省23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全省数字证书统一交叉互认、交易数据统一聚集分析、交易信息统一平台发布、监督管理统一远程实施、专家资源统一抽取共享,所有交易主体在全省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遵循统一交易流程、享受统一服务标准、接受统一规则监管。

第三,全过程可溯可查,权力运行处处留痕。公开就是服务,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中心应用公共服务电子监察系统,对公共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流程进行实施监督和管理,把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权力运行不“任性”,让市场失信行为无处遁形,做绕“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

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按照“要入驻,必公开”的要求,将行政审批部门权力清单集中公布,以清单形式将每项职权的明证、类型、依据、流程图和监督方式等全部及时公布,全面公开每一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申请条件、审批时限、流程、收费依据等。

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实现所有交易项目全程网上运行,电子化交易率达到100%,年内将实现10个市级交易中心电子化交易100%的目标。所有交易参与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均在电子化交易系统中自动留痕,所有工作步骤和音视频资料均可溯可查,保证了整个交易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

政务服务中心追求效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保障公平,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贵州省公共服务中心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通过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手段和方法,全力推进服务程序规范、过程透明、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保障服务效率和交易公平。

制度与技术“双重”变革

贵州省公共服务中心的一系列探索,既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实际途径,也是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的创新举措。制度上的大刀阔斧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推动中心快速、健康前行的两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看,制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制度创新在获得初步成功后能给予技术创新动力,在技术创新获得成功后又能促使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部分干部和专家认为,中心保持高效运行的关键是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

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也是如此,自身制度变革必须先行一步,技术创新也应该顺势而上。制度创新是根本前提,而新技术应用不仅能有效克服旧有制度“惯性”,也能较大限度降低新制度运行的成本,加速有效执行。

政府的公共服务中心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产物,其核心是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外服务的整体性,解决传统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协调不畅的问题。打破固有的行政职能格局,势必涉及到各部门的权力消减和利益调整,涉及为政理念、体制创新、模式创新。

公共服务发展到今天,“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趋势加速呈现,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数据平台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已成必然。从现阶段来看,信息技术对保证效率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政务服务中心相比,贵州省公共服务中心的“两轮驱动”或许算不上是“独家”,也非“首例”,但能够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更彻底”——拥有审批权的部门100%进驻、行政许可决定权充分授予窗口首席代表、入场交易种类全覆盖、电子化交易率达100%。

贵州省公共服务中心获得多方好评的做法,或许能为改革者们提供一个思路: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成功转变、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应该是一场制度与技术的“双重”变革:突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变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管理的技术变革。

提质增效仍需理顺“三个关系”

贵州省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荣认为,公共服务中心的本质在于服务,但要实现各级政府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涉及到各部门的权力消减和利益调整,必须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必须做好“集中进驻”和“充分授权”的关键环节,否则中心极有可能成为新的“收发室”,办事群众还得在中心和原职能部门之间两头跑。

“‘互联网+’既是润滑剂,也是防腐剂。”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安志放认为,相比于其他省级公共服务中心,贵州最大的亮点是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公共服务这样的技术创新,既实现公共服务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动作方式,向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互动和数据资源共享互认转变。而全流程电子化管理也将权力运行装进“数据铁笼”。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心得到了贵州省在顶层设计、建设资金、改革政策、人员配备上的支持和保障,但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上下级部门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专业“审批人”与单位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

一是部分审批事项仍需“往上走”。部分地方政府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国务院相关部委设定,地方无权取消,审批环节无法减少或调整。一些审批事项必须“往上走”,省级部门只负责受理、审核,无权发证。

二是审批部门揽了市场的活儿。不少行政审批事项都有“产品检验”、“现场核查”等环节,全部得由审批部门组织实施。部分干部认为,这些环节完全可以前置,让企业自己去找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检验、核查。国家宜尽快出台进一步完善中介机构发展和规范的政策,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履行专业审查、评估的中介机构,规范委托中介机构审查的行为。

三是专业“审批人”存在顾虑。“充分授权”让常驻窗口的专业“审批人”拥有了最大限度的行政裁量权,也对他们的业务能力、个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专家认为,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形式错综复杂,多角债务纠缠不清,窗口审批人员难于掌控。希望中心常年聘请法律顾问予以支持、把关。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