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上接第一版)
2016-01-2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化解产能过剩无疑是本轮改革成败的关键,但不容忽视的是,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提及多年,政府也频频下文,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退出通道,政府光下硬指标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产能过剩情况反而愈演愈烈。以水泥行业为例,近十年来,国家先后出台数十个相关文件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然而水泥的产能却一路走高,目前全国水泥产能利用率不到70%,东北地区更是不足50%,产能严重过剩。但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3个省区依然有新建的水泥项目上马。

产能严重过剩也是钢铁行业当前最主要的问题。2014年,粗钢产量8.23亿吨,产能却达到12亿吨,远远超过需求。正是由于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今年以来钢材价格长期跌破成本线,导致钢厂亏损严重。我的钢铁网咨询总监徐向春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严控新增产能,并要求在2017年前压缩8000万吨粗钢产能,但是去产能进展缓慢。

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政府人士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已进行了长时间调研,目前比较大的难题是,大量“未批先建”项目如何治理,应采取什么路径和方法遏制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在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旧产能淘汰过慢,导致新旧产能叠加,从而加剧过剩。“这些过剩行业都集中在基础制造业,除涉及大量投资,还增加了地方就业,解决起来面临人员安置、地方负债等问题。”上述人士说。

“国家鼓励企业自主的市场化退出,通过政策助力解决企业退出可能出现的难题,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可操作的退出通道,为下一步改革扫平障碍。”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意味着,下一步围绕着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将提速,过剩产能退出的过程一定很艰苦,但随着供给侧改革的继续推进,真正具备竞争力的大批优质企业将会涅槃重生。

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本月12日在就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中央提出的化解产能过剩的要求,发改委将从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大政策力度引导产能主动退出,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为地方和企业化解产能过剩进行奖补等五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调控。本月22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用于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文件规定,此资金根据全社会发电量征收,根据2015年的发电量测算,全国年度征收专项资金约为467亿元。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加上地方配套方案,预计中央财政为钢铁、煤炭两行业去产能资金支持规模每年将达到2000亿元,持续4年至5年的时间。2016年,这两大行业将会出现企业倒闭、兼并重组等事件,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广发证券认为,以煤炭行业为例,我国煤炭行业前5家、前10家以及前50家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分别约为27%、40%和73%,集中度相对较低,而目前动力煤和炼焦煤亏损面按矿井个数来看分别达到91%和95%,预计“十三五”国内煤炭行业可能逐步展开大规模并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