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盈利和社会服务并不矛盾
2016-02-19     □张大川 李亚光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采访马青云时,他很拘谨地坐在对面,并不擅言谈。当得知眼前这位80后曾在10年刑警生涯中取得不少荣誉时,顿时心生敬意。究竟是什么驱使他在放弃了警察这份光荣的职业后,转而成为一名拉面经济中的商人呢?

“辞职之后,我有不少比较清闲的职业可以选择,比如搞旅游、建筑工程或开拉面馆,有朋友帮忙,赚钱会很轻松。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内心想要的。”马青云说,他迄今为止仍是家乡村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也曾致力于除暴安良、维护社会正义,如此经历时常赋予他使命感。

马青云的家乡位于青海东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曾是贫困发生率较高的地区。穷困之下,这里一度各类纠纷众多,10年刑警生涯,令他对此深有体会。拉面经济的兴起,一方面使不少人口彻底摆脱了贫困,另一方面也使这里人心思稳,开始一心一意赚钱改善生活。对他们而言,一碗拉面,承载着的就是梦想和希望。

“拉面确实让不少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但在日益多元、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未来这一产业的生命力还能有多强?”刚辞职不久的马青云常常在思考这一问题。他通过去各地考察发现,青海商人在外地经营的拉面馆普遍存在经营管理落后、品牌服务意识欠缺等问题,规模小散,很难在今后实现提质转型升级。

在考察过程中不少店主也向马青云坦言,拉面馆是小本生意,开店之初启动资金不高,硬件设施普遍较差。“为最大化降低成本,他们不少店员都是自己家人,不用发工资,晚上打烊后就在面馆席地而睡。”马青云说,由于店员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来这些面馆用餐的客户体验也不会太好。

几个月的考察深深触动了马青云,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牵头成立青海拉面服务中心,为2.12万家位于各地的拉面馆提供从业人员培训、创业指导扶持、行业联动、食材配送、信息推送、政策传导等服务,用自己的力量推动这一产业步入规范化、规模化的经营道路,同时帮助拉面商人尽可能多地降低经营成本,用好国家的各项利好政策。

青海拉面服务中心开业后不久,各地拉面商人来电、来访不绝,远远超出了马青云的预期。“我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也做好了开业前三年亏本经营的准备。”马青云说,但截至2015年底,他的拉面服务中心已经迎来了盈利。

当被问及未来如何处理好社会责任和企业盈利间的关系,以及盈利是否违背了他当时创业的初衷时,马青云也向记者直言:“我觉得赚钱和社会服务并不矛盾,只有我们的力量壮大了,才有可能去帮助更多青海拉面人。”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