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郡接燕赵,美女夸芙蓉,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李白在其《魏郡因苏少府北游》中赞誉的魏郡即今日之魏县。
作为河北省最南端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魏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会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引黄入冀工程第一站,邯郸市水资源最丰富的县。历史上素有“三魏重镇”、“晋齐咽喉”、“燕赵吴楚孔道”之美誉,是千年古县、中国鸭梨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魏县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宽松的创业发展平台,丰富的人脉资源优势,备受国内外投资者关注,为发展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个县强民富、绿美水秀、城乡一体的冀鲁豫三省交会区域新兴中等城市正快速崛起。
千年古县 彰显人文好风采
魏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据清康熙本《魏县志》及道光本《大名府志》(引《管子》、《左传》及应劭前汉地理志注)记载:魏县古域位于黄河之东,济水之西,地势显要,交通便利,被誉为“三魏重镇”、“晋齐咽喉”、“燕、赵、吴、楚孔道”,是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
据考证,大禹治水、子夏西河讲学、介子推割股熬汤、项羽背水一战、南宋与匈奴交战(主战场)、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都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印迹。
历史上,魏县夏为观户国;周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春秋为卫地,后属晋国;战国时期为魏国都城,魏文侯曾在此筑礼贤台,广纳贤士,历经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两侯一王”,开创魏国百年霸业、华夏尊儒崇贤先河。汉高祖12年(公元前195年)设魏郡,置魏县。其后2000多年间,魏县隶属关系几经变迁,县城数易其址,但“魏县”之名始终未改。
新中国成立后,魏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68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后,改属邯郸市至今。2009年,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定为“千年古县”,是河北建县历史最久远的县之一。
魏县历史上仁人志士层出不穷。西汉有刚正不阿、位列三公、德比屈原的司隶校尉盖宽饶,唐朝有屡建奇功的郑国公张公瑾、世界上首次准确测量子午线实际长度的僧一行(原名张遂),宋朝有开国名将潘美,明朝有祖孙三代为二品官的郑国仕一家,清朝有听决勤明、专攻考古和辨伪的崔东壁等。
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和平建设时期,魏县向部队输送了大批卓越的军事和科技人才,先后走出六位将军。其中,抗美援朝战争中,时任第二野战军十五军四十五师师长的崔建功,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受到毛主席接见。
2008年,汶川大地震46小时后,空降兵第十五军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从4999米高空第一个跳出机舱,带领14名突击队员,为后续救援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出生于1959年的美籍华人、生物学家杨向中,以毕生精力研究生物学,于1999年领导研究小组,成功利用一头14岁母牛耳上的皮肤细胞,培育出世界上首例用非生殖器官成年细胞复制而成的复制牛,成为世界“克隆牛之父”。
梨乡水城 盛开发展绚丽花
曾几何时,垃圾围城、污水环城、风沙袭城,一度成为外界对魏县的固有印象。而如今,污水横流的东风渠,变成了水清岸绿的兴源河;县标北部的臭水沟,变成了风景优美的景观湖;城北尘沙飞扬的漳河故道,变成了碧波荡漾的民有湖和8公里长的漳河湾;城南污泥淤满的魏大馆排水渠,变成了景色秀丽的益民河,一个“碧波萦回、小桥流水、鱼龟嬉戏、白鹭翔飞”、“碧水绕龙城,城在梨园中”的秀美生态水城,呈现在人们面前。国内外投资商纷纷聚焦魏县,带来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经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魏县县委书记卢健说,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作为“中国鸭梨之乡”,县城周围20万亩生态梨园一直是魏县人的骄傲和外界关注的热点。其次,魏县又是邯郸东部生态水网建设重点县,“引黄入冀”工程进入邯郸的第一站,卫河在魏县南段绕行10公里,水资源充足。第三,数条废弃的河道和多年形成的坑塘,使县城周围具备了蓄水条件的独特优势。如果对梨园的道路进行合理规划,把废弃的河道进行清淤,将蓄满污水的坑塘进行扩挖改造,魏县何愁不能建成梨水相间的美景家园?
2008年,魏县抢抓河北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机遇,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以“五河一湾、五湖一源、三十六桥景观”水网等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梨乡水城,开挖疏通了兴源河、玉泉河、长安河、漳河湾、金龟湖、民有湖、勤政源等18条(个),建成河湖相连的环城水系66公里,景观桥36座,形成生态水面9000多亩,恢复了原有水系蓄水、排涝、抗旱等功能,实现了“旱城”变“水城”,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平时是景观的人水和谐局面。
河湖生态水系的建设,补充了魏县地下水资源,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地下水位由新中国成立后至2007年每年下降80厘米,变为了每年上升2.6米,改变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的危险局面。2010年,在50年不遇大旱的情况下,魏县用地上水灌溉农田面积达到116万亩次,节约灌溉资金3600万元。由于河湖水水质优良,利用河湖水灌溉农田可增产增效,近几年,在周边县夏粮减产的情况下,魏县小麦亩产由383公斤增长到459公斤,增幅为邯郸市最高。农民群众多年祈盼的“丰产不望天”的愿望得以实现。
围绕做好水文章、做强梨文化,魏县依托环城9000亩生态水面、20万亩生态梨园,建设了神龟驮城文化公园、孔融让梨文化广场、魏州公园、墨池·礼贤台等一批文化景观标志性工程,升级改造滨水景观46公里,新建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城区新增绿地90公顷,完成城乡造林4.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35%,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得到较大提升。
(下转第六版)
魏州赋
□李新光
泱泱魏州,千年古邑。东接齐鲁,西倚太行。漳河穿境,卫水嵌镶。乃赵都之南屏,殷商之北障,兵家之要地,文明之沃壤,中原之明珠,华夏之龙乡。
文明魏州,礼仪之邦。历史悠久,虎卧龙藏。昔桓子困新筑,仲叔施援手,卫侯赏繁缨,孔子议不休。重耳乞食于野,子推割股熬汤。忠义肇始于此,清明由是兴矣。苏秦并相洹水,秦王望而却步,六国戮力同心,天下归于太平。文侯筑台,塑造帝王礼贤风范。赵夔自焚,彰显良吏爱民情怀;杜氏正伦,太宗拜相。一部《要诀》知音稀,十八学士倾耳听。大唐盛世三百载,奠基尤属郯国公,喋血玄武门,投龟定乾坤。运筹保边策,挥马灭突厥。治水姜师度,观天僧一行。舍官取义王义方,两让坐骑美名扬。君不见藩镇遗祸二百年,白骨累累弃于野。陈桥兵变立大宋,万里江山归一统。敢问首功当属谁,文曰赵普武潘美。单骑服陕帅,横刀刘鋹灭。金陵擒李煜,太原收杨业。朔州御边击狂胡,壮志渴饮匈奴血。陈家谷口失骁将,一世英名成奸邪。是非与清浊,千古任凭说!刘安世,“殿上虎”,鞭奸挞佞人中杰。李清臣,赛苏轼,雄文百卷垂史册。亘古男儿称许衡,天文地理无不精。居官为元相,蒙汉融合第一功。明季庵党窃权柄,满朝文武皆吞声。徐楠拍案挂冠去,太守时和膝不屈。王北沙,书画工,琴妻鹤子君子风。考据学派清朝立,五百年间一东壁,科学追问尧舜禹,求是拨开圣人衣。江山代有人才出,风流当从近代起。谷老卫,移风移俗砸神像。李大山,大名七师举红旗;王从吾,蔡小庄引领武装暴动,裴香斋抗日勇捐躯;黑老张,孤胆英雄赴国难,郭书玉血溅匪穴鬼神泣;崔建功上甘岭打出国威,杨向中克隆牛名震寰宇;杨象乾辞厚禄情系故园,申爱萍赋华章神州饮誉;宋曼丽垒球赛场屡夺冠,李振波汶川救灾神兵第一。古人云,千里有圣,百里有贤,看今朝,泱泱魏邑,英才跻跻!
文化魏州,古迹留芳。双井通泉,甘苦共尝。琉璃古井,天下无双。窦氏拴马卧龙槐,李密铁鞭在庙堂。新筑旧址尚有迹,洹水盟约墨犹香。魁星塔召唤天下才俊,重润桥歌唱道德榜样。回澜桥下,双日跳波见证生死之恋。青杨山上,虬枝苍翠记载美丑善良;蛟龙洞里,蛟龙取水普救众生。蚕神庙内,蚕神吐丝泽披万民;神龟驮城,何惧洪水猛兽。蛟龙护佑,哪怕魑魅魍魉!落龙碑犹记五果起源,玉皇宫传说梨城荣昌;邦直文乃无韵离骚,《大宝箴》为谏官绝唱;思诚书院开启魏邑教育先河,野冲高小创建冀南抗日摇篮。俱往矣,三步之内有芳草。看今朝,花团锦簇是魏州。美哉魏州,文明之邦;壮哉魏州,前景辉煌!(本文有删节)
本期图文除署名外,均由魏县县委宣传部郭海民、张佩、王德峰采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