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别拿大学生说事儿
2016-04-01     □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当下大学生而言,有一个“世纪之选”放在面前:创业还是买房。几乎所有拉动经济的政策指向人群里,都有指向大学生的意向,说到底,还是指向了大学生父母的钱包。

在经济尚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情况下,如何拉动潜在经济增长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国家层面上的创业创新政策,虽是面对全社会,却也非常关注大学生人群的创业积极性,地方高校为此十分积极推进。至少大学生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能拉动当地就业。

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植,从中央到地方,都不遗余力,包括创业启动资金的解决渠道,看似也非常多。但实际问题是,并不是所有在校生都是可以从车库创业出微软的比尔·盖茨,大部分的大学生最终还是会有创业失败的风险。而纵观当下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方向,大部分人的技术水平并不足以支持创新,只能在洗脚按摩、理发家政、送饭送酒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中寻找生路。依托互联网的优势,加上宅人一族的日益增多,这样的创业项目貌似十分火爆。但由于技术上无法创新,导致核心竞争力缺失,最终无非是从线下竞争打到了线上,争夺用户市场的残酷很快就会让创业走上邪路,比如外卖平台出现黑心餐厅的问题,就是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守住底线。

当下二三线楼市去库存,也将关注点瞄准了大学生,推出了不少有利于大学生购房的政策。尽管沈阳已经叫停了大学生购房“零首付”政策,但在时隔近一个月后出台的沈阳22条楼市新政中,对大学生买房不仅给予每平方米200元的奖励,还有契税全额补贴、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在没有独立收入的情况下,银行之所以敢放贷,无非是必须依靠父母背书才能买得起房、供得起楼。这说穿了是给了大学生父母再买一套房的优惠,和大学生本人关系不大。

随着扩招政策的逐年累积,大学生已经从几十年前的“天之骄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就业的问题上,每年新增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各层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好在第三产业的兴起,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一系列商业机会逐渐出现,这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而农村电商的推广,也为大学生毕业后报效家乡提供了机会。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转机,大学生们不再拘泥于到国家机关、大企业工作了。

但同样的,也不要用当下的价值观来左右大学生的未来,创业是一条路,当房东也是一条路,好好工作是一条路,追求梦想也无可厚非。时代进步到当下,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应该尊重大学生自己的选择,毕竟人生是属于他们的。作为过来人,予以建议可以,就别为莫须有的虚荣推波助澜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