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每周3·15
2016-04-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飞牛网海淘进口奶粉味道不对无国内发票维权难

3月29日,家住都江堰的宣先生告诉记者,他在飞牛网购买了三罐号称是德国原装进口的爱他美奶粉,不过,奶粉刚一到手,他就发现了问题。“打开第一罐发现没有奶香味,味道也不正常,兑水后有沉淀,杯壁上还有很细的胶状物,而且黏手。”宣先生说,他之前也买过这个品牌,是从育婴店代购的,“这次买的和我之前买的完全不一样,后来发现这家店的评价里有和我相同的投诉。”

因为是给孩子喝的奶粉,宣先生要求飞牛网对另外两罐没有开封的奶粉做退货处理。可是,飞牛网的客服告诉宣先生,奶粉并不支持无条件退换,要退货,只能由消费者自行去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方可退换。宣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买的3罐奶粉价格也不过四百多,“首先我不知道哪里可以鉴定,而且就算找到鉴定机构,花销说不定还比奶粉贵。”

更让宣先生感到无奈的是,在购买了奶粉后,他没有收到发票,“任何凭据都没有,现在真的不知道哪里可以维权了。”

29日,记者在飞牛网上查到了宣先生所购买的某品牌奶粉,在购买页面上,该奶粉宣称“环球购自营保税仓发货”。而在其内页的服务承诺上写着: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发票方面,在其官方介绍页面明确写着不提供发票。“因保税仓发货属于境外购买行为,因此无法提供发票。”记者致电飞牛网客服,得到的答案也是如此,“跨境电商都没有发票,中国哪个平台都是这样。”

真是这样吗?带着疑问,记者询问了多个跨境电商,得到的答复确实是因为从国外购买商品,没有中国发票一说。但正常情况下,却有receipt或Invoice这样的购物凭证,跟中国的发票效力一样,可以用于报销。如果什么凭证都没有,购买的商品质量就值得怀疑了。

正是因为没有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发票,而国外购物凭证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取得,跨境电商存在不小的造假空间。

一位国内的跨境电商从业者透露了一个潜规则:“在国内大批造假销售至海外后,通过一些管制比较松的国家的皮包公司再邮寄回国内,就有了海外发货凭证和入境证明,利润非常可观。”

目前在网上能够找到大量商家收购保健品瓶子、奶粉罐等外包装的信息,该跨境电商从业者表示:“很多商品都是这样在国内包装好,再去海外进行洗白的。”

女童H&M店试鞋脚被钉子扎伤 店方没有任何赔付

3月26日下午,张女士的7岁女儿在H&M北京蓝色港湾店试鞋时,一只脚不慎被鞋内冒出的一根钉子扎伤。事发后至今,张女士未得到店方任何赔付。3月30日,H&M客服表示,店方会持续跟进此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张女士称,26日下午4点多,她带女儿到蓝色港湾H&M店内买鞋。在试穿一双银色运动鞋时,因右脚那只鞋里有防盗磁扣穿不进去,女儿便将右脚踩在鞋面上,不想脚底被鞋里冒出的一根钉子扎伤。

“那根钉子,可能是防盗扣上的。”张女士说,看到孩子被扎伤后,有店员拿来棉签、创可贴、酒精棉等,准备为其处理伤口,但孩子哭得厉害,躲着不让碰。这时,该店一名男店员不耐烦地嚷了一句:“再瞎跑,还得扎你!”

“我一听就急了,问他什么意思,后来他就跟我吵了起来。”张女士说,最终店方安排两名工作人员陪同她前往医院,为女儿处理伤口,但所有药费都是她自己负担的。“直到现在,店方没有任何赔付。”

3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事发门店内,一工作人员称,店长不在,无法解释事发当天情况。

H&M客服工作人员表示,店方会持续跟进此事,店方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表示具体如何处理,事发店店长会给回复。

北京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胡瑞表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顾客在进店购物时,商家对顾客负有安全保障义务,顾客因店内商品存在瑕疵受伤,明显是因为商家未尽到该义务,顾客所受的损失应由商家承担。

照明器材存质量与安全隐患雷士钜豪齐曝产品不合格

北京市工商局最近发布的《北京市工商局流通领域照明器材类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公示》中,TCL、雷士、钜豪三个著名照明器材品牌同时被点名,让照明器材这个本该给消费者带去光明的行业,却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的这份公告中,一款标称商标为“TCL”、规格型号为“TCLMX-LED11FRZ/05 11W 220V-50Hz”、标称生产企业为“惠州TCL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LED吸顶灯因骚扰电压不达标而被列入不合格名单;一款标称为“NVC”、规格型号为“1X13W 220V-50Hz”、生产日期/批号为“2013年4月21日”、标称生产企业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台灯,因结构(平稳性/结构夹紧力)、骚扰电压两项指标不合格而被列入不合格名单。相比之下,钜豪照明的质量状况更加严重,公告显示,一款标称商标为“JUHAO钜豪”、规格型号为“JH-32W 32W AC220V 50Hz”、生产日期/批号为“2010年6月”、标称生产企业为“广东钜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的一款吸吊式节能荧光灯器具,因标志、耐久性试验、骚扰电压、谐波电流等四项指标不合格被列入黑榜名单。

此次登上黑榜的三个品牌,在照明器材行业内均赫赫有名。三个业内巨子同时曝出质量问题,的确让人为照明器材行业的质量把控捏一把汗。

(以上消息摘自《华西都市报》、《京华时报》、《北京商报》)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