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之乡”强大草莓产业
2016-04-06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草莓在浙江,浙江草莓在建德。

17℃的新安江,孕育了建德唯美的自然山水,也形成了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在这个独特的小气候下,即使是严冬酷暑,农作物也能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为草莓种植提供了天然温床。30年的发展史,草莓成了建德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

建德的草莓种植史要追溯到1982年,当时建德市柑橘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从杭州引入几个草莓品种,开始在原建德市良种场、白沙公社镇新安江大队十八坞的自然村和杨村桥公社绪塘大队进行露地试种,到1984年全市草莓栽培面积仅有5.8亩。虽然这些露天草莓只有20余天的采摘期,但让试种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1989年从省农科院引进休眠浅适合大棚栽培的优质鲜食草莓品种——丰香,开启了大棚草莓反季节栽培的历史,建德草莓产业发展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期。

随着草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建德草莓产业遇到了新问题:当地土地面积少,市场竞争激烈,草莓鲜果不利长途运输销售。建德莓农转换脑筋求新求变,开启了异地种植草莓的模式,建德草莓很快遍布全国各地,实现了从产地销到销地产的转变。

到2008年,全市共有15个乡镇(街道)107个行政村9469个农户从事草莓生产,草莓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省草莓生产面积的35%以上,草莓产业总产值达到46703.9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异地草莓平均亩产值为1.56万元,全市外出异地种植草莓总产值实现了2.4亿元,已经超过了本地草莓产值,打造了建德草莓的半壁江山。

打造“放心草莓”工程

一个个建德草莓生长的实景大棚被创意性地搬到了城市的中心,采用最新型的立体栽培技术,一株株开着白花、挂着鲜果的近千盆草莓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2015年年底在杭州举办的第八届建德新安江中国草莓节开幕现场的一幕。

一起展示的,还有建德市在落实草莓安全方面所采取的多项举措。包括针对莓农进行的草莓种植资格认证、农业投入品管控机制和措施、蜂果共生预警草莓安全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草莓监督抽检等措施。

据悉,建德草莓安全首先从“人的因素”抓起,种草莓必须持证上岗,从业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获得政府颁发的“草莓师傅证”。对本地的草莓种植户实行一对一安全监管员制度,促进莓农生产自律,并在田间、贩销、上市多环节实行草莓质量监督抽检,通过多环节抽样检验,杜绝不合格草莓流入市场。建德还在农资经营点设立“草莓放心农资专柜”,筛选出一批防治效果好、安全性高的农业投入品,规范投入品使用,杜绝其它农业投入品进入草莓生产过程。

此外,建德市还建立了草莓安全追溯体系,消费者扫一扫草莓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草莓种植、施肥、采收、运输、销售等详细的信息,有问题的草莓无法逃脱溯源追查。

在各个草莓大棚推广“蜂果共生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数据分析,监测蜜蜂出巢和返回数据、蜜蜂死亡数据的异常,来预警草莓安全。在草莓种植保护区内严禁污染企业进入,让草莓也“喝上”农夫山泉水源地的水。

2015年,建德市先后出台了《草莓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打造“放心草莓”工程实施方案》,旨在通过三年努力达到做强总部,做大草莓产业。

拓展产业链让草莓走得更远

在不久前结束的“建德草莓论坛”上,来自北京、辽宁等省市和省内的专家与莓农们进行了零距离交流,帮助莓农拓宽眼界,探索拓展产业链。

目前,建德市在下涯镇下涯村、春秋村、金洲村规划建设千亩海峡两岸草莓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以红群草莓园为核心,引进台湾创意生态农业模式,结合主题乐园、创意产品、科普教育、休闲养生、民宿餐饮等,把草莓产业从种植销售延伸到深加工和文化创意领域。引导草莓专业合作社、企业和家庭农场结合草莓休闲观光开发鲜食草莓加工产品,鼓励企业研发草莓酱、草莓酒、草莓糕点以及草莓菜品等多种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增加草莓附加值。

新增草莓观光采摘示范点10个以上,示范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草莓观光产业。提升建德市红姬草莓专业合作社、杨村桥草莓观光休闲种植园、红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航头草莓专业合作社、杭州禾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5个省市草莓观光采摘游示范基地,建设吃住娱一体化配套设施。草莓观光采摘覆盖全市草莓种植面积60%以上。草莓采摘游已成为建德草莓产业的新亮点,2015年接待采摘游客达15万人次。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