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投资门道
□郑渝川
机器人时代渐行渐近,“机器换人”在很多行业和领域正变为现实。对此,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行业组织,都应向社会提供机器人的信息和教育,特别要讲述机器人将如何融入人类社会,服务于人们现今看重的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文化。
欧洲著名金融市场分析师安德里亚·福尼近年来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对金融及公共管理、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所著《机器人新时代:机器人社会的工作、生活和投资》,以顶级金融分析师视角,为读者梳理了机器人发展简史、机器人发展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维度、世界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机器人应用领域涉及的主要产业,并整理出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主要机器人企业,评估工业机器人市场前景,对投资者进入机器人行业投资及选股提供翔实建议。
这本书不同于此前美国硅谷及我国互联网业界一些企业人士、行业专家所写的机器人行业发展探讨及机器人科普作品,而是着眼机器人行业带来的投资前景和如何高效切入布局投资,因而弥补了这方面图书的空白,对投资者了解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及前景、把握投资规律具有参考意义。
全书第一部分为最重要看点,作者整理出世界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参与机构,并做了分门别类的介绍。从美国机器人虚拟组织、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到奇点大学、谷歌、亚马逊、柳树车库,仅美国就拥有多家顶级水准的机器人行业研发机构,意大利、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也形成了这方面的成熟研究体系。关注这些机构的动向,不仅有助于国内机器人产业参与者了解技术趋势,而且也使投资者能更清晰地把握市场变化。
书的第二部分分别介绍制造业、医药、康复、安全与防卫等行业目前正在开展进行中的机器人研究及应用。作者有效汇集这些行业机器人应用的一手资料,评述了很多革命性的机器人应用商业前景。
全书第三部分着眼全球机器人市场细化分析,对机器人各细分市场与对应的优势产业地区进行了匹配评价。作者指出,中国正在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机器人市场,而欧洲德国、意大利、英国的市场需求也很旺盛,法国和西班牙因投资布局较晚需求较少。从目前看,韩国、日本、德国均拥有较高的机器人应用水平。最后,书作者根据2013年以来全球各主要市场机器人产业企业的市盈率、市净率、市销率等数据,提出了相关的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不仅要参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全球机器人和自动化指数,还可以收集欧洲机器人技术平台、欧洲机器人研究网络等权威来源提供的信息。
教你与压力交朋友
□张光茫
压力被视为公众健康的敌人。然而,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的最新研究表明,只有在你觉得压力是健康威胁的时候,才会对健康有不利影响,她在《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一书中,鼓励人们用更积极的态度看待压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为大众开设的系列心理学课程,是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以“在压力下好好生活”课程为基础,目的是转化人们的思考方式,与压力共舞,并传达一个重要理念:与其逃避不适,不如追求意义。
多年来,凯利·麦格尼格尔通过观察学生如何控制选择,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取得成功。她提供了这样一个概念: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这个定义足够大,可以涵盖交通阻塞引起的沮丧和失去事物的痛楚。这个定义也强调一个重要真相:压力和意义无法分割。
压力虽让人苦恼,但若能正确对待,对人生还有助益。书中指出,压力的危害并非无法避免,人的想法和行动,可以转化为压力的经验,当人们选择将压力反应当作一种助力的时候,人的生理系统也会无所畏惧。压力能让我们跟内心沟通:你相信自己,能应付生命中的挑战,……你并非单独面对这一切。
对待压力的态度影响压力产生的结果。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压力会使你更聪明、更坚强、更成功,帮助你学习和成长,甚至激发你的勇气和慈悲心。生活中往往把压力当成困境,其实不然,压力恰恰是我们的帮手,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压力,会让你更加游刃有余,更好与人交流沟通。轻松面对生活和工作,你会发现,压力是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
拥抱压力使你面对挑战时更主动,要利用压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消耗。这样,你就将压力重重的窘境变为社会交往的机会。最终,压力提供新的方式,引领你在痛苦中找到意义。作者旨在告诉我们,重新看待学习、工作、家庭、健康、财务和社交等方面的压力,轻松应对焦虑、抑郁、财务损失、心理创伤等挑战。善加利用压力,将提升你的健康与幸福。就像凯利·麦格尼格尔所说:“选择那些你认为对人生有意义的事,然后相信自己能应付随之而来的压力。”
笔者以为,凯利·麦格尼格尔并没有故弄玄虚,把意志力说得多么无所不能,把实现自控说得难上加难,而是告诉读者,如何克服压力不重要,如何看待压力才重要,因此要善于处理压力。笔者认为,作者介绍给我们的是一种健康的人生心态:敢于面对压力,才能获得主动的自由自在,而不是为逃避挑战选择慵懒,那只是暂时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