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孝文化、陶琉文化、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这是一座休闲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山城”,一年三季鲜花盛开,四季绿树长青,处处鸟语花香……
近年来,淄博市博山区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突出山水、生态、文化特色,全力打造鲁中休闲居住城,“陶风琉韵·休闲博山”品牌正在叫响。
古道见证史上繁荣
博山之名,远在隋代就已形成,元代至元二年,即1265年设颜神镇,划归益都县管辖。清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始建博山县,1955年3月更名为博山区。
春秋战国时期,博山之地便是齐国南部重要门户,齐长城遗迹至今仍横亘于境内西南部山岭之上。彼时,博山即为南北通道之咽喉,鲁中山区之门户,历经世纪沧桑,古道犹存。地处城东的“青州古道”、城西的“齐鲁古道”与南郊的“关沟古道”即成为地域文化与历史的印证。
早在明清间,博山通往青州的主要通道便是现在的东山街石基道。由于当时的煤炭、陶瓷、琉璃等货均途经后乐桥攀石基道通过荆山运往青州等地,故世人称之为“青州古道”。古时的博山,齐界鲁疆分裂于此,故“阳者为鲁,阴者为齐”。齐鲁古道地处城西孝妇河西侧的桑园街之首,背依古迹炉神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街面均宽3米,长180米,大多采用青石与杂石铺设,旧时是沟通莱芜西部等地的通道之一。这些古道见证了博山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迹。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地域不同,风情各异。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机缘,在博山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唐代,这里因孝妇颜文姜殁而成神的神话传说,地名“颜神”,自此流传久远,成为中国孝文化发源地之一。而孙廷铨、赵执信等历史文化名人,更为博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悠久的历史与传说为博山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齐长城遗址蜿蜒,孟姜女哭泪成泉的“姜女泉”令人迷离;浩瀚旷达的石海,斑斓深沉的岩画群,记载着人类繁衍、发展的历史;建于北周以及宋、明两代的颜文姜祠、红门、玉皇宫、碧霞元君行宫等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建筑,留驻多少美好的天上趣闻,人间佳话;小青龙遇难林里沟、王母娘娘落辇王母池的神话传说,给樵岭前景区涂染上一层迷人的神秘色彩……
陶琉之乡几度沉浮
古朴的馒头窑、斑驳的匣钵墙、光滑的石板路、沧桑的古民居、废弃的老厂房……这些历史画面感极强的场景就坐落在博山山头街道,它们是博山区近千年陶琉产业的历史记录者,也是从古至今的能工巧匠火里求财的永久见证者。
淄博向有“陶瓷之都”之美誉,是我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博山制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论证,远在新石器时期,博山地区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陶瓷,距今已有六千年历史。
博山陶瓷经历了起步、发展、兴盛、衰落、昌盛创新的历史过程。据史载,宋代这里就有了瓷器生产。元代,由于战争的原因,各地瓷窑大多遭到破坏,博山窑也没有大的发展。从明到清,前后四百多年,是博山陶瓷业的昌盛时期,博山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原料、燃料资源、制瓷技术的积累和进步,琉璃、煤炭、冶铁业相继兴起,很快发展成为这一带陶瓷业的中心。到清代中叶,博山陶瓷得以继续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的陶瓷集中产地。随着生产的发展,城镇中也出现了瓷器张列、窑货设市、商贾云集的繁荣局面。清末,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帝国主义入侵,博山的陶瓷业和其他手工业从此走向衰败,这座有着悠久产瓷历史的古老城镇也随之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博山陶瓷进入一个崭新发展的时代。经过几十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博山逐步发展成为既有日用细瓷、艺术陈设瓷,又有电瓷、化工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和各种耐火材料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山陶瓷也经历了市场大潮的冲击。1999年6月,博山陶瓷厂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亚洲最大的陶瓷厂就此成为历史。博山陶瓷厂虽然破产,但“国企”所培养的陶琉人才和生产技艺犹在,因此“催生”了陶琉大师们的陶瓷作坊,也为博山陶琉产业的集中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陶琉产业不断升级,山头街道建设的博山陶瓷琉璃大观园,成为全国知名的陶琉产品集散地;2003年,开工建设中国(博山)陶瓷琉璃国际商贸城,整体提升了陶琉行业的产业布局和产品档次;始建于2011年的中国(博山)陶瓷琉璃艺术大师村,又为陶琉高端产品研发和陶琉产业升级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2015年,博山区对中国陶瓷古窑村进行保护性修缮,让见证博山陶瓷产业历史的古窑重新焕发生机。中国(博山)陶琉古镇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占地面积680亩,总投资17.78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4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00万元。该项目旨在深入挖掘博山陶琉的历史文化,打造集历史人文观光、陶琉制作体验、高端产品订制、旅游特产提供、饮食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将极大地提升博山城市文化品位,拉动地区经济发展。
(下转第六版)
爱上这座城
行走博山,山之博大令人敬畏自然,这片鲁中腹地以雄浑之姿屹立于齐鲁大地,记载着自然的永恒与万变,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依托古老的齐长城,石海奇特、庙宇古朴,人文及自然景观互相依存;“步入鲁山景色幽,六月炎夏顿成秋”的美誉让人对鲁中第一高山——鲁山流连忘返。
行走博山,这座建在水中的城市,孝水穿城而过,流淌着城市传承千古的孝文化;泉河深处那汩汩清泉,是悠悠淄河的起源;还有那蒸腾着家国情怀、蕴涵着如梦之境的淋漓湖、五阳湖给了我们无限柔情。
博山以原山、鲁山、五阳湖为带动,整合周边镇街旅游资源实施大连片、大开发战略,总投资60亿元着力抓好原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等4大旅游度假区建设,全力打造以休闲、养生、度假为主的山水观光游。
来到博山,可以参加有机草莓、有机蓝莓、有机果品、有机蔬菜的采摘。可以观赏连片的白菜花海,可以品味薰衣草沁人心脾的花香,可以经营自己的“市民菜园”,体验养殖采摘乐趣,亦可以逍遥自驾或徒步穿越……
博山古村落众多,乡愁怀旧游应运而生,以池上镇中郝峪村、山头街道古窑村等为重点,那里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风光旖旎的秀美山水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隐匿其中、建设完善的一个个古村新镇,吸引着久居城市的人们回归山水、重塑乡愁。
如果是远道而来,这里的夜色绝对会拽住你离去的脚步,山中“农家乐”休闲住宿区,吃、住一条龙,让远客不会辜负山中的月色,亦不会在行色匆匆间留下遗憾。夕阳落山之前,满眼的苍翠映着橙红,摇曳出一山的清凉。空寂的山谷里,只有明月繁星和身边的朋友陪伴,你可以想,也可以不想,就这样开心地躺在水边留着阳光余温的石头上,看着月亮,听着小鱼们吐泡泡的细碎声响。当睡意渐袭,那月亮在眼中一会儿是圆一会儿是线的时候,就该往定好的“农家乐”返了,让乡村的静谧拥抱你的梦,让梦呓也沾满田园的芳香。
博山美丽的农家乐不胜枚举,如水墨风情中的“五阳湖休闲度假区”,喝茶、垂钓的“花林水库”,有天然氧吧的“丽水嘉园度假村”,林密绿深的“桃源小镇度假村”……它们每一处都带有浓郁的当地特色,“悠然见南山”的古意在现实中铺展开来。就这样慢下来,在慢慢咀嚼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你会爱上博山。
本期稿件均由博山区委宣传部高健、李安臣、苏兵采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