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借助“循环经济链”绿色崛起
2016-05-04     □记者 洪河 王民 曹国厂 石家庄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有这样一家国有企业,从渤海湾边一个“无名小厂”,把纯碱做到了全国第一,把化纤打造成世界翘楚;执着绿色崛起,通过循环经济,蓄积发展实力;面对经济“严冬”,经营业绩逆势而上,创河北省工业企业效益、利税增幅、职工收入增幅三项“第一”。

这就是河北唐山三友集团。

2015年,三友完成销售收入177亿元,利润同比增长148%。今年第一季度利润又实现大幅增长,继续领跑中国盐化工化纤行业。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评价三友改革发展成功经验说:“这样的成绩很了不起!”

1998年成立的三友,最初生产的是生活用碱。如今,三友囊括纯碱、粘胶短纤维、烧碱及PVC、有机硅四大主业,成长为拥有13个子公司的“巨无霸”。

与想象中粉尘漂浮、异味刺鼻的化工企业完全不同,三友干干净净,春花烂漫。发展经济与呵护环境,这所谓的矛盾如何化解?三友人回答:循环经济!

受制于多种因素,循环经济在国内不少企业只是“纸上谈兵”。三友一张“循环经济示意图”,绿、红、蓝、黑30多个箭头,把集团九家生产公司结成网。三友集团党委副书记董维成说:“这里,每个箭头都产生效益。一家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就是另一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三友内部上下游形成互为依存的生态产业链。”

三友在国内首创 “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模式,打造八大类、上百种循环经济产品链。氯碱产生的废电石渣浆,成为纯碱生产原料;纯碱产生的蒸氨上清液,又能生产高品质氯化钙和融雪剂。仅电石渣浆回收利用一项,年创效益8000万元。

十年前国内刮起“甲醇热”,三友没有盲目跟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么志义力主“弃甲醇、上氯碱”,理由是甲醇虽然利润巨大,但不在纯碱产业链上。而氯碱产生的次氯酸钠、液碱、废电石渣浆等,正是纯碱、化纤生产所需的原料。

这种超前意识打开三友绿色崛起发展通道。“两碱一化”变革生产方式,年创效益4亿元以上。

距三友几十公里的曹妃甸担负为北京供应淡水重任,不少企业又是耗水大户,海水淡化成为弥补用水缺口的唯一出路。然而,海水淡化会产生大量含盐度极高的浓海水,直排入海,危害生态。三友历经数千次试验,成功利用浓海水生产纯碱。仅此一项,就相当于一个中型碱厂,年创效益3.5亿元。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三友身为行业排头兵,循环经济为其带来甜头,通过降低成本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目前,国内盐化工化纤行业44项主要工艺消耗指标中,三友42项保持行业第一。

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三友搞循环经济带来的不只是“真金白银”,还有更大的隐性效益——对环境的贡献和示范作用。么志义说:“国有企业要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有所作为,这既是责任和义务,也是觉悟与境界。”

创新是三友的基因。么志义说,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叫得响的新产品、领着跑的新技术、真管用的新工艺。

莫代尔是粘胶纤维第二代产品,强度高,手感好,但核心技术被兰精等欧洲公司垄断,国内高端纺织市场完全依赖进口。从2003年起,三友开始冲刺莫代尔。七年时间,百余次试验,先后攻克了浆粕、助剂、纤维强力等技术难题,2010年在国内首家成功研发莫代尔纤维。

但是,莫代尔取材于国外树种,尽管实现技术突破,长期将受制于原材料供应。三友研发人员瞄上我国南方的竹类资源。经过两年多探索,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首创的原生态新纤维——“竹代尔”。

如今,三友已成为中国纤维素、纤维新产品研发基地。三友生产的莫代尔获欧洲生态纺织品认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竹代尔实现规模化生产,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彩色纤维达十几个色系;阻燃纤维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三友以“高、深、精、特”为目标, 31项填补国内空白,新产品产值贡献率超过40%。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