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稳增长与调结构关系
2016-05-05     □徐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存在结构问题。其中又以消费不足,以及随之而来的内需不足最为明显。为了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结构需要优化调整。自然而然,调结构与稳增长一起,成了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

事实上,调结构与稳增长相辅相成,并无矛盾。但不少人在解析当下中国经济时,不恰当地将其理解为二取一的单选题,从调结构的角度出发而轻视、有时甚至忽视稳增长。这种看法流传甚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稳增长政策及时有效推出。

我国传统的增长模式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引导。在这样的模式中,我国实现了经济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但同时也让消费不足等结构问题愈发突出。次贷危机的爆发令我国出口行业遭受严重打击,投资扩产意愿的下降让国内投资需求明显走低,这让我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经济形势一度恶化至失稳的边缘。但是,有不少人却对此无动于衷,认为这是调结构取得的成绩。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对扶持投资的稳增长政策持负面看法,认为这阻碍了调结构的推进。

之所以如此错误地把稳增长与调结构对立起来,是因为错误理解了调结构的内涵,只看到了调结构的幻象。真正意义的调结构是重塑经济内部资源分配的方式,将更多资源导向之前较为薄弱的环节,从而实现弱者变强者的结构改善。真正的调结构需要稳增长在空间和时间上来创造条件。

从空间上来看,资源配置的优化需要在平稳宏观环境中进行。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短板。要增加消费就需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而这要以就业市场稳定为前提。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也需要以稳定的宏观经济为土壤。过去几年我国宏观经济状况已经清晰地表明,经济下行并不会倒逼真正意义上的结构改善,而只会引发各方面的风险。

从时间上来看,调结构就算在朝正确方向推进,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调结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红利只能逐步释放,因而难以立竿见影地改善当前的宏观格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需要稳增长政策营造一个平稳的宏观环境,为调结构的推进争取时间。

当我们正确认识了调结构的内涵之后,可以发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不矛盾。恰恰相反,稳增长是调结构的必要条件。这并不是说稳增长之后经济结构会自然优化——结构优化有赖于结构性的改革政策。但是,那些试图通过退出稳增长政策来促进调结构的设想,无异于缘木求鱼。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