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为欧美十分之一 核心技术至少相差五年
云计算“二次创业”力破传统利益链
2016-05-05     □记者 方家喜 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多家权威机构获悉,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据了云服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美国、西欧分别占据全球50%和23.5%的市场份额,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不到欧美的10%,但近几年一直呈上升之势。而中国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也与欧美国家至少相差五年以上。

记者最近在北京、贵州等地采访了解到,中国云计算产业在经过前三年热闹开场后,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各个云计算研发运营主体正在探索建设新的利益链,推动传统的利益链改革,并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等方面进行新的布局。

欧美占据近八成云服务市场

据了解,欧美等发达国家占据了云服务市场的75%以上,居于主导地位。其中,美国、西欧分别占据了全球50%和23.5%的市场份额;虽然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仅为5%,但近几年一直呈上升之势。

作为亚马逊云计算核心部门的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最近迎来运营十周年纪念,该公司1月的财务报表显示,AWS在2015年取得79亿美元的收入,在亚马逊的总销售额中占比超过7%,营业毛利占24%。

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道,十年运作,在今天这个里程碑式的时间点,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业务比亚马逊自身还要庞大,并且今年将迈向100亿美元的营收。

亚马逊于2006年推出AWS,帮助其他公司利用亚马逊数据中心的设备来运行网络应用。有了AWS,这些企业就不必购买软硬件设备,也不必再聘请IT工程师来管理这些IT基础设施。

在微软Build2016大会上,除了跨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10备受关注外,云计算也成了大会的“重头戏”。早前微软就曾向外界展示出“云计算第一,Windows第二”的态度,用全年收益不菲的Windows业务给新兴技术云计算作配角,足见微软对云计算的重视。

据外媒报道,IBM已开始在美国裁减部分员工。IBM表示,将把员工更多地转移到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业务上,此次裁员属于该战略的一部分。

云计算是通过网络统一组织和灵活调用软件、运行平台、计算与存储等各种ICT资源,实现大规模计算的信息处理方式,具备超大规模、虚拟化、通用性、高可靠性、高扩展性等特点。据统计,2015年全球云计算产业规模为1750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云计算产业规模可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达3150亿美元,云计算已经从概念落地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庞大的互联网产业提供市场需求支撑,云应用向垂直行业扩张。目前美国90%的初创企业都将公共云服务作为IT系统建设的首选,同时“联邦云计算战略”的实施又使政府成为云计算的重要用户,目前已有300多家政府机构使用公共云服务。美国中情局计划未来十年斥资6亿美元使用亚马逊云服务。

从供方角度来说,美国云计算产业体系完整,巨头企业正在不断加强优势地位,并且逐渐向全球市场扩张。目前在全球排名前100的云计算企业中,美国占84家,同时美国云计算巨头企业正在全球快速扩张,巩固其产业地位。其中亚马逊占全球IaaS市场40%,托管网站数量一年增长了71%,2015年中时网站数量近1500万,是我国网站总数的四倍;微软占全球PaaS市场份额的64%;Salesforce占SaaS市场的21%;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巨头在全球重要地区均建有数据中心,而且仍在不断扩张。

欧洲和日本市场呈现与美国不同的局面。就需求方面来说,欧洲和日本市场容量巨大,而且增速逐年提升,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云计算推动计划。但欧日等国缺乏本国云计算企业的支持。2014年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云计算企业中,欧洲只有九家,日本无一企业上榜。亚马逊、微软、谷歌等美国云计算巨头已在欧洲、日本等地建立数据中心,提供本地化服务。正如欧盟《欧洲云计算潜力报告(2012)》中所述,欧洲云计算市场与美国存在数年的差距……欧洲大多数云服务企业都是美国公司。

中国云计算遭遇传统利益链阻扰

每一类行业云的推进都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据了解,每次都需跟政府、行业、系统集成商等轮流谈。一位阿里云人士对此深有感触,在这个城市花六个月,到下个城市,差不多的内容,还是要谈五个月以上。

4月20日,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与SAP、埃森哲宣布达成合作,联合为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同时,阿里云发布物联网、专有云、混合云、视频云四大解决方案,以及存储、数据库、安全、云市场等多个领域的数十款云计算服务新品。

记者了解到,三年前,各地政府扮演了推动云计算的先驱。三年后,各地政府已经成为云计算产业链、利益链的核心环节。早在2012年,云计算就迎来了行业发展的盛况。彼时,全国大半省市都在出台云计算规划,并吸引了一大批云计算企业、资本的关注,宛若云计算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但当时,全社会对云计算认知薄弱,甚至建设数据中心机房都被视为云计算的主营业务,市场需求不足又导致很多资源闲置。最终,2012年甚嚣尘上的云计算被主管部门掐灭了虚火。而主要的云计算公司开始依靠中小企业、创业者维持生存。

到了2015年的7月,华为、阿里云、浪潮、金山云等一批云计算公司以堪称规模宏大的发布会再次掀起了云计算的规划和布局。三年成长期,让云计算的市场、技术、产业链取得了长足进展,与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在这一波云计算的浪潮中,省市政府仍然是云计算产业的中心。

云计算资深人士唐宇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多年来,各地政府推智慧城市,像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项目,每个项目都要自己搞一套云。以前的模式浪费资源,数据也没法互通。现在,如北京、杭州、贵州等地政府都明确一点,一个地方建一个云就可以了。”

专家认为,各类智慧城市项目、政府办公以及城市内招商引资的企业,都可以共用一个云,云计算已经成为政府吸引企业投资的城市基础设施了。

事实上,仅中国各地政府每年的信息化采购规模就超过600亿元。除此之外,各地的医疗、教育、交通等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的IT采购也开始尝试云服务。“中国的云计算市场增长速度惊人。”IDC中国服务部研究经理胡婷告诉记者。

华为城市云项目负责人表示:“从我们过去的规划和时间看,城市云由华为建设、维护,可以为政府提供信息化基础设施,政府办公、医疗、教育、社区、交通、天气等服务均在城市云规划中,此外还包括城市园区招商、城市创业项目、政府的信息共享平台。”

事实上,城市政府的云计算之路十分艰难。2014年7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曾牵头部分部委、企业制定了政府采购云服务的流程、标准方案。当时,试点方案已经编制完毕,一位方案参与者告诉记者:“不少政府机关都在等该方案,方案一出台,他们就可以采购。”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医疗云案例为业内所周知。“医疗云的关键是打造一个共享平台,让所有医院、患者数据可以在平台上公开,但所有的医院都反对这么做。最终,克拉玛依市领导亲自约谈各个院长,反对者就地免职,这才推动了克拉玛依的医疗云。”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因为数据共享之后,患者的挂号、就诊、拍片子、复诊、处方、抓药,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医院,虽然好处明显,但对传统利益链的颠覆太剧烈了。

不过,一位智慧城市公司高层认为,联盟的形式带来的动力并不足够,需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让大家能够更齐心协力。”该人士是云栖联盟的一员,他表示,需要建设新的利益链,去推动传统的利益链改革,比如成立合资公司,形成更紧密的利益共享。

困扰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并不只是利益链的变革,还包括很多技术、产品上的挑战。Gartner发布最新云计算IaaS服务魔力象限报告,出现在魔力象限中的15家企业几乎全部为美国公司,没有一家中国云计算企业。Gartner魔力象限是全球IT行业最受认可的行业报告之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与欧美相比,中国在云计算的技术和规模上只能算是小学生。他说,国产云计算绝大多数都在宣传自己的弹性、可靠性,但测试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人能满足所有自己宣传的指标。也正是此类原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推出了可信云认证体系,监督国产云计算的服务质量。

从种种迹象来看,中国云计算的技术、产业都很难称得上“成熟”,毕竟,云计算的本质并非资源、价格、营销,而是可靠、稳定、性能、便捷等技术因素,后者决定了云计算的发展。

中国企业缺失核心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近十年来,虽然有BAT三巨头、中兴、华为等公司在大力投入研发资源,很多创业公司也在进行技术研究,但能够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云计算公司还是太少,积累依然不足,很难形成主导性的产业链。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在欧美,云计算服务已经普及,IT服务已经全面向云计算的服务转变,云计算已不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和技术,而是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在中国,消费者市场基本可以与美国保持同步,相关的个人云存储服务等基本具备,但在企业服务市场,至今仍未看到一个具备体系的生态系统的出现,原因何在?业内专家认为我国云计算的基础技术、用户IT使用水平和服务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据悉,在云计算的基础技术方面,美国是领导者,包括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技术(SDN)、存储技术、分布式计算、OS、开发语言和平台等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美国强大的创新和资本转化能力,支持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每一个领导企业在崛起前都有长期的积累,短的4至5年,长的7至8年。

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有一个领导企业,同时在其周围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配合。以虚拟化为例,VMware、微软、红帽等虚拟化厂家,与相关的服务器、网卡、存储等公司都有密切的合作,体现到产品上,就是完善的驱动支持、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集成、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使用要求。

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的合伙人郭继军表示,相较欧美,中国云计算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第一,国内的云端开发环境不成熟。“我们和美国企业讨论这些架构的时候,云的中间那一层架构已经很成熟了。今天回到国内,中间一层确是一片空白。我这么说可能有点极端,但是这却是我看到的现状。我们合作伙伴一块儿探讨中间这一层的时候发现PaaS,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测试环境、安全稳定性管理等都很不成熟,这是非常要命的。”他说。

第二,数据管理不成熟。郭继军表示,移动的落地如果把后端数据和云端数据全部整合在一起,但是目前我们中间件管理的安全、隐私、可靠性等都不成熟。

第三,客户认知水平局限性。当前很多企业对于移动端的理解比较多停留在个人消费者应用层面上,比如支付、聊天、实时通讯等,但对于后端的连接,绝大多数IT老总没有准备好,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战略储备。

郭继军表示,当美国以亚马逊为代表的IaaS服务商构建出生机勃勃的公有云生态系统的时候,国内还是以私有云的建设为主。即使阿里云,从目前来看,其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离用户的期望也仍有很大差距。

多位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国内企业的IT技能和水平与美国有至少10至20年的差距,且差距是全方位的,涉及观念、企业管理和IT技能,而中国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至少与欧美相差五年。

多位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还有一些制约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需要政府、行业、用户共同解决。一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二是中国的用户传统上重硬件轻软件,但未来软件才是竞争的核心,才是价值所在;三是各地云计算发展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没有人愿意做长远的项目,愿意真心扶持做技术研发的小企业;四是高端人才的缺乏;五是国内信用交易市场的欠缺,影响云计算的发展;六是云计算安全管缺乏经验和规则。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尹丽波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对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推广和安全管理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美国作为云计算服务应用的倡导者,一方面推出“云优先战略”,要求大量联邦政府信息系统迁移到“云端”,另一方面为确保安全,要求为联邦政府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必须通过安全审查。

尹丽波表示,奥巴马政府通过颁布一揽子战略规划、政策法规、标准指南,建立了云计算服务审查制度与授权机制,使分散、重复、低效的政府云计算服务审批体系有序、统一、高效地运行,值得我国借鉴和参考。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等利好政策作用下,近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迅速发展,已经走过培育与成长阶段进入成熟发展期,产业格局基本稳定。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