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网
寿光 :“蔬菜之乡”的绿色实践
2016-05-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社区
城市一角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的寿光市,纵长60公里,横宽48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面积2072平方公里。这里是农圣、文圣、盐圣“三圣”故里,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国蔬菜之乡”和“中国海盐之都”,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

“三圣”故里 源远流长

相传,寿光之名出自齐宣王时闾邱长老乞寿之辞。《高士传》云:宣王猎于杜山(今在山东临淄县西),闾邱先生与长老十三人相与劳王曰:“欲得寿于王”。王曰:“死生有命,非寡人所得为也。”闾邱进曰:“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说苑》所载略同。“汉置寿光县,隋置闾邱县,盖皆取此”(嘉庆—《寿光县志》)。

旧说,因“此地人多长年,且其地滨海弥,望皆平田息壤,无绝崖倒壑之观”,故名寿光(康熙—《寿光县志》);“人年长曰寿,土地平曰光”,故名寿光(《青州府志》),皆无可考。另说,“云门山(今在青州市境)巅,镂(雕刻)一巨‘寿’,高可数仞,出自神仙之笔,夜烁金光,射寿境,故名”(1960年编《新县志》)。寿光县系汉朝置,云门山的“寿”字是明代周铨所书。

寿光开发甚早,历史悠久。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150多处。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在这里字句成章。夏朝,属斟灌国。商朝,寿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西周,属纪国。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秦朝,废封建,置郡县,寿光地为剧县、益县,属齐郡。西汉,公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寿光县,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自此史书始见寿光县之名。1953年8月,县级机关移至今县城,隶属山东省昌潍专区。1993年寿光县撤县设市。

寿光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朝历代著名人物颇多。有官居廷堂的为民清官,有潜心著述的文豪,有屡建奇功的将军,有戍边驻岛的大吏,有悬壶济世的神医,还有为民请命的居士。所有这些历代名人,为谱写寿光的历史而名垂于世,为彰显寿光的传统文化而万古流芳。汉代丞相公孙弘、徐干,前秦丞相王猛,著名文学家任昉以及王镇恶、贾思伯、贾思同、贾思勰、赵鉴、魏琯、安致远、姚堂、魏塾、李茂盛、李封等历史名人或诞生于此,或在寿光有所建树。

仓颉,历史记载中的黄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中国汉字鼻祖,中华文化先圣之一。仓颉墓原在寿光市城区,1960年被拆毁。为纪念仓颉,寿光城区现称为圣城街道,城区建有以纪念仓颉为主题的公园“仓圣公园”。

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时代,寿光诞生了以仓颉创造文字为代表的当时中国境内最先进的经济文化,创造了以高柄蛋壳陶杯和文字为代表的最高度文明。这是中国历史上、也是寿光历史上一个极为辉煌的时代,对以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考证,夙沙氏是一个长期居住在山东沿海的古老部落,和传说中的洪荒时期的炎帝部落有密切关系。可以推论,夙沙部落长期与海为邻,不仅首创了煮海为盐,而且大约在商、周之际就已在当地推广和普及用海水煮盐。《中国盐政史》谓:“世界盐业,莫先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此海盐所由起。煎盐之法,盖始于此。”

2008年,在寿光市双王城地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盐业遗址87处,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址3处,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这次“山东寿光双王城商周盐业遗址群”的挖掘出土,成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次考古,为追溯盐宗夙沙氏的生活年代、活动范围和凝结其身的海洋文化因子,提供了有力的考古佐证。

夙沙氏作为世所公认的盐宗,以其开创的海岱文明,加速推动着人类社会由蒙昧走向文明、由狩猎走向农耕、由匮乏走向富余、由分据走向统一。

贾思勰,南北时期北魏寿光人,农学家。任过高阳(今山东临淄北部)太守,曾到今山西、河南、河北等省考察过农业,对农业生产有较深了解。约在6世纪30~40年代写成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科学巨著《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11万多字,内容涉及农、林、牧、渔、副等农业体系的各个方面。全书体系完整,结构科学合理,叙述详略得当,科学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特别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对于当时及后世农业和其他科学的发展均有重大影响。即便在今天的农业生产中,特别是旱作区域,《齐民要术》里面记载的农业科学技术以及贾思勰先进的农业思想、哲学思想、经营理念、文化精神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绿色革命 蔬菜之乡

要想读懂寿光,必先读懂寿光的蔬菜产业。

寿光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受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形成了“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爽凉有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

寿光大地是一个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一。河流和地表径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动,形成大平小平的微地貌差异。

全县地形总体分为三部分:寿南缓岗区,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和潮褐土。中部微斜平原区,主要发育着褐土化潮土和潮土。滨海浅平洼地,土壤为滨海盐土和滨海潮盐土。

寿光是一个天然的大菜园,农业基础条件得天独厚,南、中部土质肥沃。地下水质优良丰沛,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一马平川,旱能浇,涝能排,无霜期长达近200天,粮食作物可达到一年两收。

寿光更是一个菜篮子,不仅品种丰富而且生产时间长,一年当中除了盛夏的7月产菜相对较少外,其它的10个多月都不间断地有大量蔬菜上市,很好地解决了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长年化的难题。

寿光蔬菜产业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是从三元朱村试验冬暖式大棚的成功开始的,应该说是我国农业上的一次重大技术改革。

1989年,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动员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带头建起了17个蔬菜大棚搞蔬菜生产试验,成功实现了在深冬生产蔬菜不需要外界加温的课题,开创了寿光蔬菜产业保护地栽培的先河,创造了我国北方平原冬季蔬菜生产史上的奇迹,由此引发了蔬菜生产乃至全国农业保护地栽培的一场大革命。(下转第六版)

寿光赋

□刘江

天道清明,地德无疆。闾丘乞寿,弥水灵光。功成海盐之都,名就蔬菜之乡。文承海岱之宗,教以仁厚;业继齐鲁之最,泽及八荒。至若寒亭对歌,亦合东风一曲;广饶交语,还续西窗琼浆。青州南环,汉武北耕巨淀;渤海北走,秦皇眺观苍茫。锦绣兮,神留田园之美;昌盛兮,情登高雅之堂。

乃观人文厚载,史韵悠长。北辛遗器,龙山城隍。夏属斟灌,商周纪国,秦置郡县,西汉名扬。以至应承天时,腾飞三国之硝烟;附和地利,历阅隋唐之盛强。继而宋兴于京东,清盛于青州,民国赋之大统,改革立之政纲。是则英雄辈出,德育刚毅之风;贤能群起,墨赋文明之方。是如仓颉史传,首创象形之字;夙沙制盐,始调百味之香;思勰要术,农学百科之最;三圣望邑,衣冠文采之乡。徐干椽笔,以成《中论》,位列建安七子;王猛韬略,功盖诸葛,誉称关中良相。松园廉直,秋水无尘;莪华悬壶,德医素尚。马保三挥师抗日,陈少敏巾帼戎装。是故人文以就道路,奋发而述繁昌。

至若航通四海,衢途八方;名品荟萃,特色琳琅。矿资汇聚,油田同盐山共耀;工农互创,城市与乡村相彰。以菜富民,以工强市,生态文明,全国百强。科研企业,创新助力发展;绿映校园,书声化育栋梁。况乎松鸡筢菇,陈列遗产;小枣大虾,入席民房。文家韭、桂河芹地理标志;慈伦鸡、梭子蟹四海名扬。美兮鱼米,和兮康庄。食之味兮无穷,游之地兮谁忘?

于是访生态,视文脉,喜一地之和祥。蔬菜硅谷,辐射万亩之境;城市游园,筑建康乐之场。阆苑景致,博览群芳;巨淀湖泊,原始华裳。场馆棋布,文体兴盛;文庙书院,儒风流长;古寺银刹,钟鼓声远;圣殿嘉园,伟岸端庄。斯乃民风淳朴,环境优雅,人居和谐,寿崇仁康。

嗟夫!皓月流光,以照秀美之地;长虹绚丽,而跨丰盈之乡。宾至兮如归,友聚兮情长,文明兮圣城,腾飞兮寿光!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张志龙、王阳及寿光市委宣传部黄海艇、刘瑞全、张永升、赵德彦、付瑶采写、供稿、供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无标题文档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80395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