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乡之美:
水清 山静 城宜
2016-05-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滨河湿地——苏青
市民畅行花园城市
林海生态博览园

菜乡美,美不胜收。

弥水浩荡烟波渺,鸟语花香恍如梦,洰淀湖中游鱼戏,丝竹入耳芦花香,林海荷塘无穷碧,风动舟移分细浪,渤海水天共一色,夕阳潋滟鱼满舱,静山万仞莫知数,留于世人或盈尺……寿光,2072平方公里的沃野平畴,宛如一幅广阔的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

寿光是三圣故里,仓颉造字、夙沙氏煮盐、贾思勰著书的故事在这里世代相传。寿光是千年古城,公元前148年置县,留下过秦皇汉武造访的足迹。寿光的再次腾飞,始于20世纪80年代,“百姓书记”王伯祥打响了工业、农业、寿北开发的三大战役。强劲的发展势头下,寿光从潍坊所有县市中综合实力排名垫底,到如今,工业发达,地方财政收入全省名列前茅,农业高端,蔬菜产业闻名于世,商业繁荣,国际知名企业争相入驻。

水是流动的诗

千年弥水,蜿蜒北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寿光人民。

走进寿光弥河,天高云淡,花红柳绿,水势浩荡,游鱼嬉戏,风景如画。白天河道边三三两两的垂钓者,晚上游园里轻声细语的散步人,静谧、惬意,自成一道风景。

历史上,弥河是寿光的母亲河,也曾泛滥过、断流过,却从来没有这样美丽过,而这巨大的变化,就发生在近几年。

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下,寿光把目标瞄准了生态,决定打漂亮的大胜仗,弥河生态治理修复是重大战役。建设至今,弥河生态观光园、滨河湿地公园、中华牡丹园……沿河风光十余里,步步成景,寸寸成荫,赏不完、看不尽,成了群众娱乐休闲的胜地。

弥河是城市旁萦绕的彩带,双王城是田野里璀璨的明珠。寿光在市域西北,拿出全市近1/10的土地,规划建设了占地193平方公里的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成为寿光的“生态特区”。万亩双王城水库水势浩浩汤汤,三个“万亩林场”漫地铺绿,近万亩的林海生态博览园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认定……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之城初具雏形。

绿色的种子播种全域,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寿光市把打造精品的生态理念,引入“美丽乡村”治理。围绕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连年组织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市镇村三级先后投入资金20多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探索推行了“村镇(街道)定点收集、市集中清运处理”的垃圾治理,设立大棚垃圾暂存点约2000个,配备村保洁员3000多名,对全市975个村“一把扫帚扫到底”,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改善了农村的硬环境,让村头田间处处皆风景,曲径通幽满目翠,雀鸟归巢绕树鸣。环境美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人们对环境的认识。

生态决心下,绘就宏图巨制,巨大投入下,菜乡更美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一个个绿色金质名片,如约而至。

山是凝聚的魂

言山者,必曰势巍峨、石奇绝、林连荫、鸟相鸣,而寿光唯一的山——静山——则完全不同,他把万仞身躯藏于地下,仅留一角于田间陇上。

静山,高半米多,长一米多,卧于田间,非于临旁不得见,见之亦往往不得知,而土下莫测其深,可谓“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代代流传的精神亦是如此。寿光地势平坦,南部沃野千里养耕种文化,北部盐碱滩涂育煮海为盐,务实的思想源远流长,于是历史上人才辈出,仓颉、夙沙氏、王猛、贾思勰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流芳百世,20年前燃起的“绿色革命”,冬暖式大棚风靡全国,彻底结束了北方冬季蔬菜单一的历史,如今,寿光农工商三次产业发达,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人民生活安康幸福。这些,都离不开寿光务实、创新的创业精神。

静山依旧,见证精神传承;美德长存,滋润信义菜乡。如今的寿光,把“德”、“信”传遍城乡,爱德、诚德、孝德、仁德“四德”上榜,“寿光好人”事迹常在媒体上传颂,500万元专项基金关爱的道德模范,建设好人游园,手绘文化墙,引导全社会给予模范免费旅游、免费体检、免费阅报等礼遇,激励人人争当模范、人人争做好人,家庭更和睦,邻里更和谐;把“德”、“信”渗透到各行各业,诚信体系公开信用等级,信义菜乡规范蔬菜安全;连年开展“冬暖行动”、“邻里守望”、“新年圆梦”等志愿服务活动1万多场次……一系列的活动,让道德的种子如蒲公英般洒遍全域。

目前,寿光2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寿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600多人。在他们的带动下,菜乡劲吹文明风,道德文明之火已成燎原之势。2014年,寿光荣登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榜。

城是幸福的家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文家街道菜都社区的广场上,就聚满了人。多支舞蹈队,跟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吸引了周围的观众驻足观看。这样的场景,在寿光城乡处处可见。

富而思文。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寿光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投资28亿元建设历史文化中心、中华汉文化产业园等设施,并逐步打造起市、镇(街)、村、文化中心户为支撑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将106万城乡居民全部纳入“10分钟文化圈”,出门即可参加文化活动,开窗就能见到文化风景。

同时,以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引导群众靠近文化、丰富文化。组建1200多支庄户剧团,开展“百名文化辅导员百场培训和千村千名基层文艺骨干”培训活动,培训超过1万人次。开展“文化进千村、文明惠万家”公益巡演,政府出钱“买文化”,为群众免费送上“文化大餐”。广泛组织开展“周末群众大舞台”、“畅游中国梦、出彩中国人”等系列活动,激活大众文化,全市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达百万人次。

文以化人。从城市,到乡村,服务下乡和文化入城交融,草根明星登舞台、上电视,更宽广的舞台激发了乡土文化的热情。营里镇的杨友亮,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的杨连中,登上了央视舞台。

水清,山静,城宜。

菜乡,静谧、温暖、和谐。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