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异地非法倾倒危废要铲除灰色产业链
2016-06-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目前非法转移倾倒工业废酸、含重金属污泥等危险废物案件逐年增多,并呈现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城市向农村跨区域、规模化、团伙化转移趋势。其中,河北近年来查处的非法转移处置危废案件中,七成以上为跨区域倾倒。

不少网民认为,异地非法倾倒危废频频发生,给事发地带来重大生态隐患,暴露出责任企业的危废处理观念落后、逐利需求强劲以及源头监管不力等问题。为此,需加强源头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完善跨界转移管理制度,并在地方产业规划中,配套建设相关后续循环处理产业。

非法倾倒肆无忌惮

基层反映,目前异地倾倒案件频发主要原因是具备处置资质企业处理费用昂贵,是非法处置费用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些案件中,利用罐车倾倒废物的费用一吨才200元,一些违法企业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生产、转运、倾倒等环环相扣,形成牟取私利的黑色产业链。

网民“刘晨”认为,危险废物监管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处置周期较长,环节众多,增加了监管难度。二是各部门尚未形成合力。三是监管水平难以体现。危险废物治理的成效难以体现在环境质量上,考评缺乏依据。四是社会监督能力不足。

联合执法严厉追责

不少网民建议,防止危废非法倾倒,应严把两个“关口”:企业自身层面,加大事后追责力度,要进行经济处罚,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政府监管层面,应加强源头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建立环保、交通、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合监管执法机制,明确危险废物跨界转移审批管理中的分工和责任,从制度层面减少废物转移和倾倒环境违法行为发生。

网民“李波听雨”表示,指望政府监管力量时时守望“漫山遍野”的污染“游击队”,不切实际。公众参与监督不可缺少,必须支持地方环保组织的成长和壮大。

网民“hbzhan”也认为,政府应该向群众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非法企业无机可乘。在群众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群策群防机制来补充政府监督管理的盲点,彻底打消不法企业的侥幸心理,铲断危险废物倾倒链。

“跨区域倾倒废物案件频发,根源在于污染产业和后续的循环处理产业没有衔接。”网民“朱从利”说,不少地方污染产业集中、单项污染量大,而后续产业跟不上、处理能力有限,建议政府重视产业链建设,将当地污染性支柱产业和后续处理产业配套起来。(记者 明航 整理)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