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金牛座 陷销量危机
□王概
还记得去年广州车展发布的天价豪车吗?它不是劳斯莱斯、宾利、布加迪、世爵或科尼赛格,而是起售价超过“24亿元”的长安福特金牛座。
事后表明,这只是福特不小心将24万元的售价误写成“24亿元”闹出的乌龙。不过,作为福特的最新旗舰车型,金牛座近来却陷入了销量危机:从3月份3759台下跌至4月份的403台。
对于一款比较贵的产品来说,人们有理由好奇这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当时,长安福特总裁马瑞麟说:“我们把福特最好的研发人员和设计师都聚集到一起,这些专家和中国本地的技术人员在一起共同合作。经过好几个月,我们看到金牛座出现了。”
看看,造车其实是蛮简单的事儿。对厂家们来说,只要有技术、资金和实力,造车不是多大的问题。问题在于,一款车子造出来之后,要想赢得市场追捧,他们就需要给车子取一个有情怀、有一定联想、有美好寓意且朗朗上口的名字,这比造车难多了。
拿长安福特来说,他们曾经为S-MAX发起中文征名活动,最后这款以GL8和奥德赛为假想敌的产品被命名为麦柯斯。从目前的销量上看,麦柯斯可以说没能带给福特惊喜。对于长安福特的首款中大型车来说,他们显然不想让这款车型再被“麦柯斯”掉,所以长安福特把这款车型命名为金牛座。这听起来是个很好的主意,它或许是想告诉大家,这个金牛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现实主义者。
车子出来了,名字定下了,价格公布了,这款车卖给谁?马瑞麟的看法是:“有可能是政府的官员,或者企业家”。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再来看金牛座的销量数字,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儿。
长安福特金牛座于2015年上市首月只卖了1003辆,但接下来的12月份和1月份,这款车型的销量扶摇直上5000台+。2016春节刚过,长安福特金牛座的销量数字就又跌至3000台+了。这说明,长安福特金牛座的客户大都来自于政府采购,而政府采购有年底突击花钱的习惯,随着车型逐渐交付,它的销量数字也就出现大幅下滑。
今年3月份,长安福特金牛座以赞助某官方网站访谈嘉宾专用车的方式开展了“两会”营销。从销量数字看,长安福特金牛座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到4月份,由长安福特湖南经销商集体反水联动其他大区暗中支持的行为,却暴露了长安福特的销量真相:当经销商无法承受无止境的压库和割肉促销行为之后,长安福特销量环比应声下滑。
如此来看,当政府采购不能再为它带来销量数字的时候,指望“企业家”去买车是不靠谱的事情,而所谓金牛座要成为奥迪与皇冠的竞争对手,只是福特的臆想而已。
特斯拉欲摆脱给松下电池打工命运
□袁大
作为最便宜的特斯拉,特斯拉MODEL 3预订量现已经超过37万辆,要知道这可是预售两年后的产品,为保证能按时供货,特斯拉官方甚至不得不砍掉一部分重复的订单。
尽管特斯拉的销售一直异常火爆,但从特斯拉成立到至今,都没有实现过真正盈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然而作为特斯拉目前唯一的电池供应商,松下电器却赚得盆满钵满。
据公开资料显示,特斯拉MODEL S电池容量为85KWH,采用了8142个3.4AH的松下18650型电池。特斯拉工程师通过有效的电力管理系统解决了三元锂电池安全问题,其电池价格为416美元/KWH。因此特斯拉P85的电池成本为35360美元,相比85070美元的售价,就电池成本占了车价的41.6%。要知道这35360美元可是特斯拉电池成本的采购价,若抛开MODEL S P85的销售利润,那电池至少占MODEL S制造成本的50%以上,甚至更多。
显然,特斯拉目前至少50%或者以上的利润被松下赚走了,特斯拉亏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2015年特斯拉全年销量仅为5.05万辆,而这样的销量根本无法分担高额的运营成本,更加无法分摊当初投入的巨额研发成本。同时,由于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其边际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因此,作为特斯拉三级阶梯式发展战略的第二梯次,MODEL S造成企业亏损是必然的。毕竟MODEL S的价格快接近十万美元了,这已和传统D级豪华车一个等级。相比传统D级车有着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沉淀以及市场基础,MODEL S显然还无法直接与之竞争。
MODEL 3如此异常的火爆销量,让特斯拉一方面谋求自建电池超级工厂,一方面不得不去寻求新的电池合作伙伴。目前,特斯拉已经和韩国LG化学、三星、以及SK进行了商务会谈。LG化学曾表态说,“期望赢得与特斯拉业务上的合作,并且承诺提供一个好的价格和供货周期”。
日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已经将原计划2020年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提前到了2018年。尽管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无法完成,但从马斯克寻求更多供应商的动作来看,这一生产计划目前已在慢慢进行中。而MODEL 3这样用来冲量的产品如果真正能为特斯拉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的话,或许为电池供应商打工的命运就快结束了。
事实上,目前国内多数自主电动乘用车即使政府给了很大补贴也并无多少利润,很大一方面原因也是因为电池成本高昂,而比亚迪自产自销的电动车模式则取得了丰厚的利润,这或许是电池代工出身的比亚迪能在电动车领域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特斯拉现在似乎也领悟了过来,开始与松下联合建超级电池工厂了。